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國古代史試題(1994-2001)
MJK L4 G 【2001年度】
6N]v9uXZ (一) 一位學者從比較歷史的觀點指出:「二千年延續的帝國,構成中國史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特質。歐洲歷史上的羅馬帝國衰亡后,逐漸進入長期分裂的封建時代。中國在秦漢帝國崩解后,皇權雖然衰微,但不絕如縷;社會層面雖然出現"封建化"、"分權化"的傾向,但最后又走上大一統的專制格局! 請說明: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國經歷四百年的分裂之后,又復歸大一統的專制格局。(25%) (二) 有一位學者指出:「到了隋唐時期,因為人口增加,均田制面臨授田不足的困境,因而逐漸走入衰落的道路!拐垙乃宕撂瓢彩穪y前這段時期華北人口數量的變化,評述此一說法能否成立?理由何在?(25%)
iL
FF "Hs (三) 魏晉時期伴隨鄉里制瓦解而出現村落、塢壘堡壁、義邑等聚落。這些新組織成員與領導者的關系為何?凝聚新共同體的原理與儒、道、佛有何關系?對隋唐帝國的形成有無貢獻?(25%)
p#3P`I>ZrT (四) 梁武帝創業稱帝締造「天監之治」盛世后,為何轉向受菩薩戒、斷酒肉、舍身同泰寺等奉佛苦行?他的崇佛行為對南北朝的政治、宗教發展有何影響?(25%)
/VJ[1o^ 【2000年度】
Lx2.E1?@ (一) 魏晉玄學因應政權的興替而有不同階段性質的轉變,請申論魏晉玄學諸名士對自然與名教之爭等各個議題立論的主旨,以及這些議題在政權沖擊下的發展。(25%)
N2C^'dFj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成為國家施政的主要政策之一,請申論姚興、北魏太武帝、梁武帝的佛教政策,及其對往后政教關系發展之影響。(25%) (三) 有學者指出:「二千年延續的帝國,構成中國史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特質。歐洲歷史上的羅馬帝國衰亡后,逐漸進入長期分裂的封建時代。中國在秦漢帝國崩解后,皇權雖然衰微,但不絕如縷;社會層面雖然出現"封建化"、"分權化"的傾向,但最后又走上大一統的專制格局。」請問:魏晉以降,中國"封建化"、"分權化"的趨勢,何以未取代皇權?帝國何以獲得延續?請分別就南朝、北朝兩方面說明之。(25%) (四) 日本學者谷川道雄提出「豪族共同體」理論,其主旨大體如下:「鄉黨社會是一個"共同體"的社會,鄉黨輿論的支持是貴族成其為貴族的重要前提。貴族通過道德的社會實踐過程,即所謂"清"的行為,來獲得民眾的支持。貴族與鄉黨社會的連帶關系,是以放棄一定的財產作為重要的契機,外在表現為舍棄私利,以就公義。在一個階級化的鄉黨社會里,這種行為的實踐獲得了鄉黨民眾的認同,這是他們成為"民之所望"的主要緣由。由此言之,探討超越物質利益的精神層次,就成為了解中古貴族制的重要途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