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別: 初級博友
顯示用戶信息
UID: 180719
精華:
0
發帖: 1
流量: 0 M
威望: 11 分
介紹博友: 0 個
人民幣: 0 元
好評度: 0 點
注冊時間: 2017-02-17
最后登錄: 2017-02-17
|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考博筆記
名詞解釋 1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國家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維護本國和本民族免受外來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則。 .NV)hg)|cZ 2權力:在國際關系領域,權力即指一國在國際舞臺上控制他國的影響,國際事件的綜合能力 K,lK\^y 3沖突(論):沖突與利益的追求和權力有關。由于各國追求的利益不同,所產生的“權力沖突各異”,因而導致頻繁的國際沖突。 K]H"qG.K 4均勢(論): 國際體系中競爭的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權力大體相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支配別國,從而能夠實現共存。均勢理論假定,在這種格局下,國家反對其他國家的權力優勢。 bBeFL~ 5霸權: 指國際關系中一種支配性的領導地位和狀態,也可指霸權國強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霸權國是指具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它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行為,操縱國際體系運作的國家。 zn2"swhq\V 6 博弈論:博弈論是科學行為主義極為推崇的一種理論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戲規則和策略選擇的統一。 {|Mxvp*Hg 7 合作: 為實現一定的利益目標,國際關系行為主體在政策和行動上相互協調、相互適應的行為及其結果。合作并不是國家間關系的和諧狀態(沒有利益沖突),國際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沖突和利益趨同并存,雖然國家之間有著利益沖突,但調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實際或預期效用相吻合,從而克服利益沖突,達到實現共同利益的結果。 8r`VbgI& 8體系:“部分或分體系的集合體”,任何體系均能“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個狀態”,任何體系都呈現一種結構,其組成部分處于互動關系之中。體系論則是一種“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論的概念!彼峁┮环N廣泛的分析觀點。 eu}:Wg2 9相互依存:基歐漢和奈把相互依存定義為:彼此之間的依賴。并認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他倆認為相互依存是指國際社會中不同角色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 JhMrm% 10國際政治經濟學(IPE):國際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國際關系行為者追求財富和追求權力的互動作用。IPE已發展成一個國際關系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K*HVn2OV 11國際機制: 是指在某一特定問題領域里組織和協調國際關系的原則,準則,規則和決策程序。 xvdnEaWe$ 12集體安全:是國際社會設想的以集體力量威懾或制止其內部可能出現的侵略者和侵略行為的辦法來保護每一個國家的國家安全的一種安全保障體系。 W{$+mow7S 13安全困境: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一個國家增強自我安全的行動必然會削弱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國家往往通過增強軍備減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這樣做只能是其他國家以同樣的方式加強自己的均被。結果就會出現國家之間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最后的結果是所有國家都因為增強了均被而感到更不安全。安全困境出現的條件:無政府狀態;國家希望生存。緩解安全困境的條件:國家在增強防御的時候,將進攻型戰略和防御性戰略清楚區別開來。 6bRQL}[ 14軟權力: 一般被界定為包括三方面因素:1價值標準,尤其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2市場經濟,特別是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及其運行體制。3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響。 8CnvvMf 15地緣經濟學: 是冷戰結束后出現的頗有新意的國際關系理論,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前美國華盛頓戰略和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地緣政治學項目主任愛德華·盧特沃克,他強調,地緣經濟學是一種戰略,對軍事對抗起“緩沖作用”。 "b1R5(Ar 16 倆支世界政治論:國家為中心世界里的行為之與中心世界的對等行為者(各種各樣的跨國公司和次國家行為者)發生競爭,合作,互動或共存的關系。為這倆種政治的世界為倆支全球體系。 =AnZ>6 17文明沖突:亨廷頓不僅把文化和文明看作是國際關系中的關鍵變量和國際事務中國家行為的重要基礎,而且看作事國際沖突的首要原因,這就是亨廷頓文明沖突理論的核心標志。 =B o4yN 18 國際安全研究(ISS): 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而是國際關系研究領域的一個分支學科。在國家安全,集體安全和國際安全中,國際安全為最高階段和最高形式,它研究的對象是國際社會生產,穩定,和平與發展的安全環境,條件和保障機制。 of[|b{Ze4~ 19民主和平論:指的是西方國家中在評價一個國家好壞的觀點與標準上,認為非民主的國家比民主的國家更容易進行戰爭,因為后者的決策是基于民眾的同意,而民眾將構成對戰爭的制約力量。這成為美國采取新干涉政策的重要依據。但有的學者指出,沒人能夠提供完全確定的證據,證明民主國家更愛好和平。同時,民主國家可能進行的是更具破壞力的戰爭,因為他們傾向于進行十字軍似的道德征伐。 )qe$rD;N 20世界新秩序: 就是生活在國際社會的成員國相互共存的最低條件。 w=P<4bdT 21全球化:是民族國家的世界體系的最后形成,是世界新格局的戰略體現。是指不同文化的相互滲透融合。
(W}i287 22溝通理論: 卡爾·多伊奇認為,溝通理論與控制論和信心論密切有關,是關于事物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j_ywG{Jk 23 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一個總的特點是反對實證和經驗的方法論和認識論。反對關于理性是決定因素的說法,反對現代性和啟蒙傳統。 (PT?h>|St 24:結構理論的三原則:體系組成排列的原則;不同體系的功能;單位之間實力的分配。 v\?\(Y55Y 25 卡普蘭6模式 1均勢體系2松散的倆極體系3緊張的倆極體系4環球體系5等級體系6單位否決體系。 )H37a 26 國際沖突 *V@MAt 國際沖突是指國際行為主體之間為實現各自的利益和目標而進行的對抗性或敵對性遭遇或相互作用,是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標不同而處于自覺的對立之中的相互活動。從沖突的內容上區分分為政治沖突、經濟沖突、軍事沖突;從沖突的性質上區分分為暴力沖突和非暴力沖突、局部沖突和全面沖突、根本性沖突和非根本性沖突;從沖突的烈度上分分為國際戰爭、國際危機、一般性沖突和語言象征性沖突。 `bt)'ERO%# 27新自由主義 xz+`]Q 20世紀70年代,在傳統現實主義陷入危機的背景下,新自由主義興起。1977年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德《權力與相互依賴:轉變中的世界政治》標志著新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興起。其中國際機制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概念。新自由主義認為,雖然體系結構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但僅僅強調結構是不夠的,進程與結構一樣都是國際體系的重要特征。 rb
J)RN^. 28新現實主義 M:Y!k<p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第三世界異軍突起。在這種背景下,西方一批學者將傳統的現實主義理論進行修正和補救,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現實主義學派?夏崴肌の譅柶澋摹秶H政治理論》是新現實主義理論的巔峰之作。其中結構是新現實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其對傳統現實主義的修正主要集中在:1、國際沖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2、在重要關頭,國家關心的不是權力,而是安全。3、研究國際體系的變化,既要注重單位層次,又要注意結構層次。 WCfe!P?g 29建構主義 20世紀90年代西方國際關系領域活躍著一種稱為“建構主義”的新型研究取向。建構主義批評新現實主義的理性原則,主張應用社會學視角看待世界政治,注重國際關系中所存在的社會規范結構而不是經濟物質結構,強調機構、規則和認同在國家行為及利益形成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指出行為體與體系結構之間存在互動依賴關系。 e[k;SSs HI?~t|[y /qQ2@k 重要的書:第二大題: \3:{LOr%* 1 EH卡爾《二十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P51 sFz4^Kn 2 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P67 [,A' 3 羅伯特·利伯《理論與世界政治》P148 VflPNzixb! 4 約瑟夫·奈和羅伯特·基歐漢《權力與相互依存》P154 H><mcah 5 壓力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P230 I;m@cSJ|j 6 亨廷頓《文明的沖突和世界新秩序的重建》1993年夏,美國哈弗大學塞繆爾·亨廷頓教授在《外交季刊》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文明的沖突》的文章。首次闡述了他的文明沖突論。3年后,亨廷頓又將這篇文章擴展成為一本專著。取名為《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對其文明沖突論作了更詳細,更系統的闡述和論證。認為文明之間的沖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以文明為基礎重建國際秩序則是防止戰爭的最佳安全保障。 om39;nk!} 7 肯尼思·華爾茲《人、國家與戰爭》P110 G@I_6cE 8 肯尼思·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P121 :<7>-+pa 4Jy,IK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