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簡介 ~/2g)IS
;J]25j]]
%`e`g ^
作者: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 | 中國民俗學網 發布日期:2008-10-12 | 點擊數:1376 zCt\o
joqWh!kv7U
山東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民俗學和民間文學教學與科研的高校之一。20世紀 80 年代我國民俗學恢復之初,我校中文系便已開設民俗學碩士研究生課程。1984 年,我;I建社會學系時設立有民俗學教研室。1985年創辦了《民俗研究》雜志。1987 年 11 月,在原社會學系民俗學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該所當時是國內唯一有獨立建制的民俗學專業研究機構。 2002 年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成立,民俗學研究所并入研究院。徐經澤教授、葉濤教授曾先后擔任本所所長,現任所長張士閃教授。 n#4Gv|{XMD
K/^
+eoW(
#;]2=@
山東大學的民間文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 20 世紀30年代,聞一多先生的神話學研究就是在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期間完成的。20 世紀 50 年代,我校是國內最早開設民間文學課程的高校之一。關德棟教授的俗文學和敦煌學研究在國際學術界有較大影響,李萬鵬教授的中國曲藝和民間小戲研究、葉濤教授的中國戲曲民俗研究、張士閃教授的藝術民俗學研究在國內也獨樹一幟。 gw^'{b
WWNu:,
qNxB{0(D
1998年山東大學成為我國首批民俗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該碩士點下設理論民俗學、中國民俗史、比較民俗學和區域民俗研究 4 個研究方向。2002年山東大學獲得中國民間文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博士點下設民間文學、中國民間文學史、民俗與民間敘事研究 3 個研究方向。民間文學碩士點下設中國民間文學理論研究、中國民間文學史、中國俗文學與俗文學史、當代民間文學研究 4 個研究方向。 A?8\Y{FQ
yoQ\lk
=\Iu$2r`
民俗學研究所現有在職研究人員5名,其中教授 2 名,副教授 1 名,講師 2 名,另有校內外兼職研究人員多名。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齊濤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民俗史和中國古代社會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民俗史論》、《魏晉隋唐鄉村社會研究》、《絲綢之路探源》等。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博士生導師葉濤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民俗學民間文學基礎理論、中國民間信仰和區域民俗,主要著作有《民俗學導論》、《中國民俗》、《泰山石敢當》、《中國牛郎織女傳說》等。張士閃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民俗學基礎理論、藝術民俗學,主要著作有《鄉民藝術的文化解讀》、《中國藝術民俗學》等。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劉鐵梁教授為本所中國民間文學專業兼職博士生導師,劉德龍研究員和劉徳增教授為本所兼職碩士生導師。 M(enRs3`O
*nRNg.i3D
Lg4YED9#
本所教師承擔著多項國家、省部和學校的科研課題,其中正在進行調研的課題有:“中國古代鄉村宗族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社會轉型與精神重建:20世紀華北村落民俗藝術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華北鄉村社會姻親關系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課題)、“泰山信仰與中國社會”(教育部重大課題子課題)等。此外還多次與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的學者聯合進行田野調查,共同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由齊濤擔任主編、葉濤擔任副主編的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民俗通志》,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專題民俗文化叢書,自 2006 年起陸續由山東教育出版社陸續推出。 _7"5wB?|+
s9O2k}]
9 |{%i$
山東大學主辦、民俗學研究所負責編輯的《民俗研究》雜志,是目前國內唯一公開發行的民俗學理論刊物。《民俗研究》雜志創辦于 1985 年 10 月,1988 年起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是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該雜志曾先后與山東畫報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協辦!睹袼籽芯俊冯s志由國內知名學者組成編委會,編委會主任為齊濤教授。徐經澤教授、李萬鵬教授等先后擔任雜志主編,現任主編為葉濤教授。 T_LLJ}6M
_'!kuE,*1
C5*xQlCq}
民俗學研究所現為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研究基地。掛靠在山東大學的山東省民俗學會,秘書處也設在該所。 E7nFb:z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