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麻醉學博士歷年真題2004年之前
名詞解釋: ?iEn~9WCS
1、 呼吸性酸中毒 即高碳酸血癥,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氣量不足,體內CO2蓄積所致。麻醉期間CO2蓄積的常見原因包括:麻醉藥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裝置失效等。 6#Y]^%?uy
2、 meyer-overton法則 本世紀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測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藥如乙醚、氧化亞氮和氯仿等在橄欖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較它們的脂溶性與全麻效能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吸入全麻藥均具有較高的親脂性,并與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認為全麻藥是和神經中的脂質成分發生松散的物理-化學結合,致使神經細胞中各種成分的正常關系發生變化,產生麻醉作用,稱之為meyer-overton法則。 5dG+>7Iy}
3、 PCA 即病人自控鎮痛,通過特定的PCA控制系統允許病人自行給予一定量的鎮痛藥物,在預先設定的時間內控制系統對病人的第二次給藥要求不會作出反應,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藥物過量。當采用PCA時,每當阿片類藥物的血藥濃度低于最低有效鎮痛濃度(MEAC)時,病人即可自行給藥進行鎮痛,有效避免了傳統鎮痛方法不靈活、依賴性、不及時的缺點。 m^0 I3;
4、 癌性鎮痛三級用藥階梯 癌痛三階梯鎮痛方案的給藥原則是:階梯給藥、口服給藥、按時給藥、用藥個體化、輔助用藥。(1)第一階梯:輕度癌痛,第一線鎮痛藥為非阿片類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時加用輔助藥;(2)第二階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階梯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選用弱阿片類藥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階梯的鎮痛藥或輔助藥;(3)第三階梯:對第二階梯治療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選用強效阿片類藥物如嗎啡,也可輔助第一、第二階梯藥物。
5、 TOF 即四個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個頻率為2Hz,波寬為0.2~0.3ms的矩形波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個成串刺激引起四個肌顫搐(T1、T2、T3、T4),連續刺激時串間距離為10~12s。神經肌肉傳遞功能正常時,四個肌顫搐幅度相等,但當部分非除極化阻滯時出現衰減,四個肌顫搐的幅度依次減弱。 研究表明,非去極化阻滯時,每串刺激的第四個肌顫搐(T4)和第一個肌顫搐(T1)的比值(T4/T1)與該串第一個肌顫搐和用藥前對照值(C)的比值(T1/C)之間有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可以直接從T4/T1的比值來評定阻滯程度,還可以根據有無衰減來確定阻滯性質。 部分去極化阻滯時,雖然四個肌顫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極化阻滯程度增加時,T4/T1比值逐漸降低,當T4消失時,約相當于單刺激肌顫搐抑制75%,阻滯程度進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這時分別相當于單刺激肌顫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臨床上肌張力已經充分恢復。 'MB+cz+v
6、 FRC 即機能余氣量,是指平靜呼氣末肺內殘留的氣體量。正常成人男性約2500ml,女性約1600ml。機能余氣量在氣體交換中對肺泡氣PO2和PCO2分壓的變化起著緩沖作用。仰臥位時,機能余氣量減少,仰臥位病人麻醉誘導后進一步減少。機能余氣量增加時,可使吸入麻醉的誘導和蘇醒延遲,并使缺氧的改善緩慢。 !{ _:k%B
7、 ETCO2 即呼出氣二氧化碳曲線。是使用無創技術監測肺功能特別是肺通氣功能的一種方法,可在床邊連續、定量地進行監測,為麻醉病人、呼吸內科進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確指標。
8、 CO2排除綜合征 高二氧化碳血癥病人急速排出CO2可導致低二氧化碳血癥,臨床表現為血壓劇降、脈搏減弱、呼吸抑制等。嚴重者可出現心律失;蛐呐K停搏。 &e#pL`N
9、 緊閉麻醉 吸入麻醉按重復吸入程度以及是否需要CO2吸收裝置分為半開放、開放、半緊閉、緊閉四種方法。當新鮮氧氣流量等于每分鐘氧耗量時,呼出氣全部重復吸入,必須有CO2吸收裝置,稱之為緊閉麻醉。其優點是:(1)吸入氣體的濕度接近于正常,易于保持呼吸道濕潤;(2)可減少體熱喪失;(3)可節約麻醉藥和氧氣;(4)可減少手術室的空氣污染。缺點是:(1)CO2排出需CO2 吸收裝置;(2)麻醉深淺不易調節。 n<HF]
10、 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是指發生在房室結或房室結以下部位的傳導延緩或中斷,多見于傳導通路的病理改變(如鈣化、壞死、結扎等)、不應期延長(如洋地黃)或者室上性周期縮短、但房室結不應期延長者。其心電圖表現為:(1)心律規則;(2)每個P波均伴有正常波形的QRS波;(3)P-R間期>0.20秒。 QwF.c28[
11、 postoperative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即手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多發生于65歲以上老年人,好發于心臟手術、髖關節置換、下頜骨折等大手術后,表現為麻醉手術后記憶力、抽象思維、定向力障礙,同時伴有社會活動能力的減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認知能力和技巧的改變。輕度僅表現為認知異常;中度為較嚴重的記憶缺損或健忘綜合征;重度則出現嚴重記憶損害的癡呆,喪失判斷和語言概括能力以及人格改變等。根據認知障礙不同程度可分為輕度認知異常、健忘和癡呆3級。
12、 ischemiapreconditioning 臨床觀察表明:短暫多次阻斷犬冠狀動脈前降支,其心電圖的變化輕于一次性阻斷后,稱之為心肌缺血預處理?墒剐募闺S后發生的持續性缺血侵襲,且重復進行仍然有效,其保護作用表現在心肌梗死范圍縮小、心臟舒縮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強。可能與以下因素的支持有關:(1)腺苷在缺血預處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細胞內G蛋白,進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從而起到保護作用;(2)應激狀態下,心肌可迅速激活并合成大量熱休克蛋白(HSP),以抵抗各種應激原的作用,產生抗氧化等保護作用。(3)心肌缺血預處理可產生延遲性的心肌保護作用,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還與HSP和SOD的合成增多有關。 t\!5$P
13、 intraoperativeawareness 即術中知曉。全麻患者術后對麻醉手術過程能部分或全部回憶(伴或不伴疼痛)稱之,可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術中知曉對患者術后的行為、情緒及康復過程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誘發焦慮不安、瀕死感、反復噩夢、不愿與別人談及術中的不良經歷等精神心理癥狀。輕者導致神經官能癥,重者導致創傷后應激綜合征的發生。 %u<r_^w5
14、 preemptiveanalgesia 即超前鎮痛,是指在脊髓和大腦發生疼痛傳遞之前通過使用阿片類藥物或神經阻滯等,從而抑制疼痛刺激對脊髓和腦內疼痛傳遞的增強以及對疼痛感知的提高,即抑制所謂“上調”和“中樞敏化”現象,以使機體在疼痛刺激之前即獲得較好的鎮痛并持續到疼痛刺激消除之后一段時間。
15、 CESA 即持續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主要應用于分娩鎮痛。即通過在蛛網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別留置微導管和細導管,分次小劑量或持續經導管注入阿片類藥物和局麻藥。此方法最大限度阻滯了子宮和陰道的感覺神經,而對運動神經阻滯則較輕微,可彌補單純硬膜外鎮痛對骶神經阻滯不完善或蛛網膜下腔阻滯過深的缺陷,鎮痛起效快、效果好,不影響宮口擴張、胎頭下降速度及第一、第三產程時間 ,雖延長第二產程時間,但不增加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對新生兒呼吸也無明顯影響。 pCa~:q*85
16、 低流量吸入麻醉 是指緊閉法或半緊閉法吸入麻醉時,新鮮氣體流量為1L/min(50%O2和50%N2O)。 +|K,\
{'U
17、 Ⅱ相阻滯 琥珀膽堿靜滴30~60分鐘或7~10mg/kg,即可發生二相阻滯,發生二相阻滯時50%肌張力恢復延遲。Ⅱ相阻滯的發生與琥珀膽堿的用量、維持時間、用藥方法和配伍用藥等因素有關。靜滴琥珀膽堿總量超過1.0g時易于發生二相阻滯,如用量控制在0.5g以下,則發生機會較少。Ⅱ相阻滯的特征包括:(1)出現強直刺激和四個成串刺激的肌顫搐衰減;(2)強直刺激后單刺激出現肌顫搐易化;(3)多數病人肌張力恢復延遲;(4)當琥珀膽堿的血藥濃度下降時,可試用抗膽堿酯酶藥拮抗。 -xJ\/"A
18、 TIVA 即全憑靜脈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靜脈麻醉藥及其輔助藥來對病人實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誘導迅速、麻醉過程平穩、無污染、蘇醒也較快,對于某些特殊的手術(如肺泡蛋白沉積癥的肺灌洗手術)及一些存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TIVA則體現了其極大的優勢。
19、 Mendelson綜合征 此綜合征首先由Mendelson加以描述,即在誤吸發生后不久或2~4小時出現“哮喘樣綜合征”, 病人呈現紫紺、心動過速,支氣管痙攣和呼吸困難。在受累的肺野可聽到哮鳴音或羅音。肺組織損害的程度與胃內容物的pH值直接相關,pH>2.5的胃液所致的損害要比pH<2.5者輕得多。肺組織的損害除與胃液化學性質有關外,還與消化酶的活性有關。胸部X線的特點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規則、邊緣模糊的斑狀陰影。一般多在誤吸發生后24小時才出現。 -GQ.B{%G
20、 SIRS 機體創傷后由于損傷組織、異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補體系統、免疫細胞和其他基質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引發非特異性防御反應和特異性防御反應,以利機體創傷的修復。當防御反應失控或過度時,則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從而導致機體內環境失衡,引起器官功能的繼發性損害,不利于機體的恢復。 '=Jz}F <
21、 PEEP 即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能擴張萎陷的肺泡,糾正通氣/血流比值失調,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順應性,有利于氧通過呼吸膜彌散。因此,PEEP能有效提高PaO2,改善動脈氧合,降低FiO2,以改善通氣效果?勺鳛ARDS治療的一種支持手段,延長患者存活時間,為綜合治療贏得機會。 >SYOtzg%
22、 VAS評分 即視覺模擬評分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疼痛程度測量方法。通常采用10cm長的直線,兩端分別標有“無疼痛(0)”和“最嚴重的疼痛(10)”(或類似的描述語),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沖擊,從起點到記號處的距離長度也就是疼痛的量。VAS也可用于評估疼痛的緩解程度。在線的一端標上“疼痛無緩解”,而另一端標上“疼痛完全緩解”,疼痛的緩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評分減去治療后的疼痛評分,也稱之為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VAP)。
23、 大量輸血 是指一次輸血超過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小時內輸血大于自身血容量的1/2,或輸血速度大于1.5ml/(kg.min)?蓪е聶C體出現供氧能力下降、出血傾向、枸櫞酸中毒、高鉀血癥、低體溫、酸堿平衡紊亂、微小血栓的輸入等并發癥。 ?6I`$ &OA
24、 心電機械分離 是心跳驟停的一種表現形式,即ECG仍有低幅度的心室復合波,而心臟并無有效的搏血功能。有人認為心電機械分離(EMD)并無確切定義,除心室纖顫(VF)和摸不到大動脈搏動的室性心動過速(VT)外,凡摸不到大動脈搏動的竇性、結性和室性心動過緩或過速均屬EMD范疇。 |BGzdBm^x:
25、 MAC 即肺泡氣最低有效濃度,其定義是在一個大氣壓下有50%的病人對切皮刺激不出現體動反應,此時肺泡內麻醉藥物的濃度即為1個MAC。包括四個基本要素:(1)當受到強的有害刺激后必須發生一個“全”或“無”的體動反應;(2)把肺泡內呼氣末麻醉藥濃度作為一個平衡樣點,以反映腦內麻醉藥的濃度;(3)用適當的數學方法表達肺泡內麻醉藥的濃度與相應反應間的量化關系來評估MAC;(4)MAC還可量化以反映生理或藥理狀態的變化,如可以作為一項敏感的手段以確定其他麻醉藥、中樞性藥物與吸入麻醉藥的相互影響。 OT)`)PZ"
26、 ASA 3級 評估標準是:重度系統性疾病,有一定的功能受限。3級病人接受麻醉有一定的危險,麻醉前應盡可能做好充分準備,對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預防。
27、 CVP 即中心靜脈壓。正常值5~12cmH2O。反映心臟對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靜脈回心血量是否充足。CVP<2.5 cmH2O表示心臟充盈或血容量不足,即使動脈壓正常,仍需輸入液體;CVP>15~20 cmH2O,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應控制輸液量。但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GoCU Le
28、 代謝性酸中毒 是由于體內和H+產生增多和(或)排出受阻并積聚,如組織血流量減少(休克)、缺氧以及代謝障礙、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等;或者由于體內HCO3-離子丟失過多(如腸瘺、腸液丟失過多以及急性腹瀉等),導致的一種酸堿平衡失調。其診斷標準為:BE<-3mEq/L,或RA>15 mEq/L +l7Bu}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