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內地高考狀元劉丁寧從港大退學,選擇回到家鄉遼寧本溪,據報道,是因她想追尋更純粹的國學,覺得到
北京大學中文系可能更適合自己對學業的追求。此說引發內地人士的議論,有人認為,要想學純粹的國學,就應該到臺灣的大學去。那么,大陸的大學國學教育究竟如何?一邊是國學培訓班大行其道,一邊卻是國學連基本的學科目錄代碼都沒有。大學里的國學能否與現代學術體系兼容,也是一個問題。
@1/}-.(n !7kLFW 大學里的國學培訓班,一天學費2464元 N+C)/EN$ 打開北京大學乾元國學教室的主頁,最新一期的
招生簡章顯示開學日期是11月2日。盡管主頁網址并非北京大學官方域名,但沒人懷疑,這就是
北大哲學系主辦的國學班。網頁清楚地列明了學制以及收費標準。一年收費6.9萬元,每月集中兩天上課,按照14個月計算,一天的學費為2464元。當然,這與北京大學EM BA學費依然相去甚遠,后者粗略算下來每天學費6000元,但學員仍然趨之若鶩。
{Ukc D+.Y 乾元國學創設于2005年,歷時多年雖時有爭議,但仍然屹立不倒,主要面向企業管理人員。一年級的課程包括國學概論、《周易》、《四書》、《道德經》、《莊子》、《韓非子》等名篇精讀。而如果到二年級以上則會涉及佛學佛經、唐詩宋詞、《禮記》,三年級則有包括《孫子兵法》、《鬼谷子》之類的兵書。官方在多種場合都重申這只是成人繼續教育,不會頒發學歷和學位證書。但這并不妨礙它招生的紅火以及學費的持續上揚。
v`_i1h9p{ 大學開設國學培訓班的機構里,乾元國學教室只是最典型的一個而已。每個地方的文科重點大學都有類似的機構,課程設置相似,甚至連收費也相似。比如記者在百度上打關鍵詞中山大學+國學,就可以搜到數個未經證實的類似課程,收費從五萬到六萬多不等。
l)i&ATvCE *_{
l 國學院成立十多家,卻仍無學位代碼 0?6If+AC 國學院或國學研究院是目前國內大學里國學教育的另外一個縮影。最典型的是2009年清華大學復辦在1929年停辦的國學研究院,當時在教育界轟動一時。到目前為止,國內頂尖大學中,已有清華、北大、人大、武大等十多所高等院校設立了國學院,提供本科或碩士、
博士的學歷教育。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是:目前大學里的國學教育只能頒發博士學位,而本科與碩士學位就只能頒發文學或者歷史學等其他學科學位,因為國學至今不能算是國務院發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的一個門類。但全國和地方各類基金的評審、政府各級學術獎的設立,甚至公務員的考試都以這個學位目錄為標準。這在很多國學院的負責人眼里無疑是一個笑話。
lC /Hib 國學熱每隔幾年就會掀起一陣輿論,比如近期香港大學的狀元打算退學重新考北大學國學的新聞,以及今年八月中山大學開學,校方首次要求,新生在暑假期間閱讀《弟子規》并寫讀后感,這被一些知名學者評為鬧劇。學國學沒問題,但是國學是什么,國學與西學究竟是否相容,這些爭論在近百年的歷史里從來沒停止過。
*< $c
= 0279g 國學本碩連讀,少數學校為之 co$Hi9JE 人大的國學院在2005年建立之時就轟動一時,國學院的學生是本碩連讀,學制六年,專業課程有《論語》研讀、《詩經》研讀、《史記》研讀、《周易》研讀、《文心雕龍》研讀等。目前已經有三屆畢業生。但是把國學當作專業的學校是少數,更多的學校是把國學分放在中文系的古代文學、中國歷史、宗教學等各個學科之下。辦學者想要打通這些學校的資源,實非易事。
]{Mci]H6T 在許多人眼里,民國時代的國學大師似乎是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峰,存在四年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就是一個歷史的謎。高校的國學院每每在成立時都會被這樣發問,但又少有人會問,當年的國學大師,是在學院里培養出來的么?錢穆是只讀過私塾然后輟學自學成才的大師,陳寅恪少年飽讀詩書然后留學十三年后歸國。他們的學術功底自然令人贊嘆,但他們厚實的家學淵底,現在如何能夠給予這樣的
環境。
Y0Hq+7x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執行院長黃樸民看來,國學的優勢是對各個學科的融匯貫通。雖然近代以來文史哲學科的分類有其意義,但任何一種學科都不能包辦天下,國學教育與文、史、哲分科教育互補,在教學打通傳統文史哲分科的那種界限,是對現代教育的一種很好的互補。
r sX$fU8 9zoT6QP4 民間立場,停止爭議付諸行動 .# !'c 爭論永無止休,但也有不少特立獨行的踐行者。華南農業大學法律系的老師唐元平創設鄱陽湖讀書小組已經有八年的歷史。在他眼里國學不是學術之爭,而是信仰與修身之觀念的區別。在接觸了新儒家代表牟宗三的學生王財貴的學習理念之后,他完全信服并身體力行,在帶領讀書小組的過程中首重誦讀銘記于心,其次才是心得體會與學術理解。在他看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大師并不重要,但關鍵在于我們還相不相信國學是有價值的。國學不是一種學術概念,而是一種信仰和道德的雙重選擇。
hs!UX=x| 與大學相對立的教育方式,是在民間搞得如火如荼的私塾教育。主張重返私塾時代誦讀記憶為先,理解在后的“浸潤式”學習。雖然飽受輿論爭論,但支持與反對者立場鮮明。對于堅定的支持者而言,放在大學里的學術式國學無疑是碎片化的,學生很難理會其中的要義。在他們的眼里,西式的教育理念與中國的教育理念各有千秋,但傳統的依然最好。他們相信經過幾千年淘煉下來的東西,經得起歷史推敲。并且反對用西方學術規范將國學肢解得四分五裂。因此,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復興私塾教育,更意欲建立傳統的書院,以擺脫現在大學教育的桎梏。
&J lpA<^s; |<j,Tr1[ 推薦 ,Lt~u_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