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華,1964年生,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學科教授,漢語教研室博士生導師(1.漢語語法學和語義學方向,2.對外漢語研究方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代漢語和語言學專業,主攻語義學和句法學。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全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理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MACROLINGUISTICS》(ISSN 1934-5755)雜志主編。
nBiA=+'v !"J* !c`Q?aGV) 7!N5uR
/0YNB) !xqG-rd
' 先后學習于南京師范大學(1981-1985,學士;1985-1988,碩士)、華東師范大學(2001-2004,博士),先后工作于蘇州大學(1985-1998)、溫州大學(1998-2005)、南京大學(2005-現在),曾在日本國立岡山大學(1994.4-1996.3)、新加坡新躍大學(2011.9)、韓國外國語大學(2012.3-2013.2)和國內多所大學任教,大學從教逾25年。主持國家課題1項、部級課題2項。在商務印書館、科學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獨著著作7部。論文主要發表于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民族語文、語言學論叢(北京大學)、語言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文研究、語言科學、漢語學報、漢語學習、當代修辭學/修辭學習、華文教學與研究、語文建設、寧夏社會科學、山西大學學報、南師大學報、東吳外語學報(臺灣省)、中國學術年刊(臺灣省)、中國語研究(日本)等刊物,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詳文摘錄或《中國學術年鑒》評介。
<db/. A3 研究成果
C1rCKKh >> 專著
s*#|EdD6@ o_*|`E 《系統原理下的語言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a3) 《并列結構的自組織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FITF3o 《語義的多維研究》(語文出版社2006年);
qK1V!a2 《文化語義學》(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2006年修訂再版);
IKr7"` 《句法語義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m7x>ie) 《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分類手冊》(商務印書館,2010年)。
rqh,BkQ0t FfgJ
2y A07P$3>/W >> 論文
~D=@4(f8| 論文主要發表于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民族語文、語言學論叢(北京大學)、語言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文研究、語言科學、漢語學報、漢語學習、當代修辭學/修辭學習、華文教學與研究、語文建設、寧夏社會科學、山西大學學報、南師大學報、東吳外語學報(臺灣省)、中國學術年刊(臺灣省)、中國語研究(日本)、MACROLINGUISTICS(USA)等刊物,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詳文摘錄或《中國學術年鑒》評介。
CijS=- coFg69\^ TgB;R5 l?1!h2z% >> 代表性論文
R39R$\ jRkq^}
現代漢語的委婉否定格式,中國語文1986.6;
-pGt; 句子的語義結構,南京師大學報1993.4;
.M{[J]H`t 漢語祈使句特征問題,語言研究1995.1;
CzEn_ZMb 漢語單音形容詞二疊式程度意義的制約分析,語言研究1997.1;
8W[]#~77b 漢語祈使句理論本質,中國語研究總40號(1998)(日本);
l9ihW^ 詞義類擴的相貌知覺傾向,語文研究1999.2;
fBOPd= 論漢語喜悅概念的形成,中國語研究總41號(1999)(日本);
kZ.3\ 感情意念的取象結構,語文研究2000.2;
'> Q$5R1 隱喻意義的取象和文化認知,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4;
S+y2eP G 論語意分割細度的文化成因和解釋限制,東吳外語學報總15號(2000)(臺灣省);
?BZ][~n-Q 語言的動物觀念和普遍性問題,民族語文2001.1(人大《語言文字學》2001.6全文轉載);
&P3vcB 并列連詞的語法化軌跡及其普遍性,民族語文2003.1;
w;$+7 漢語強程度標記的疊加,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1;
feW9>f; 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語言研究2003.2(人大《語言文字學》2003.10全文轉載);
dR+$7N$ 詞匯語法化的動因,漢語學習2003.2;
WLl9>v^1 關聯成分的語法化方式,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3.3;
w$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