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傳考博資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報班 每日簽到
   
主題 : 清華大學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復習重點
級別: 初級博友
顯示用戶信息 
樓主  發表于: 2015-11-17   
來源于 考博資料 分類

清華大學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復習重點

全球新聞傳播史 ;/W;M> ^  
李彬 教授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5春 .N99=%[}h  
> _1*/o JO  
課程綱目 d*=P8QwL|  
第一章  導論:追尋新聞傳播的“光榮與夢想” -y{o@  
第二章  現代傳播探源:從洪荒時代到文藝復興 /a%5!)NE%  
第三章  17世紀:新聞事業的“創世紀” 8 kw`=wSH>  
第四章  18世紀:革命烽火與新聞傳播 s#ijpc>h  
第五章  19世紀(上):從政黨報刊到商業報刊 I_J;/!l=  
第六章  19世紀(中):通訊社的興起與發展 mu2 r#I  
第七章  19世紀(下):大眾社會與大眾報刊 1e*+k$-{  
第八章  20世紀(上):電子媒介之廣播篇 <jT6|2'  
第九章  20世紀(中):電子媒介之電視篇 %^m6Q!  
第十章  20世紀(下):電子媒介之網絡篇 1Tf"<D p  
第十一章  結語:全球化與大眾傳播 Cs7YD ~,  
zCT Wi  
第一章   導論——追尋新聞傳播的“光榮與夢想”   o`HZS|>K*  
新聞傳播學是近代新聞傳播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之際,才開始逐步生成、發展、完善起來的一門學科。19世紀末德國等地開設了世界最早的新聞課程,同時進行新聞研究。19世紀末我國新聞傳播學隨著新聞事業的興起而誕生。 gk\IivPb  
GFOd9=[  
新聞傳播學:歷史:姚公鶴《上海報業小史》(1917); 0&Q-y&$7  
理論:徐寶璜《新聞學》(1919); C)`k{(-{  
            業務:邵飄萍《實際應用新聞學》(1923)。 mc;Z#"kf  
y~An'+yBa  
徐寶璜,字伯軒,是五四運動前后中國新聞界的泰斗。在中國新聞史和中國新聞學史上,他都享有盛譽,被稱為“中國新聞界最初的開山祖”!綕h奇《新聞學》1994年版序 ahA21W` k  
kt.z,<w5O  
何謂歷史 1q<BYc+z  
一種“不言而喻”的史觀 :歷史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已經僵死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歷史研究就是想方設法趨近這一客觀存在,以盡可能詳盡的史料展現其本原的面貌,復現其本真的情景。 ;1&%Wj"d  
而20世紀以來的現代史學(歷史科學和歷史哲學)的要義,就在于對歷史是一種定型的存在而史學就是對這種存在的準確描繪等常識觀的突破。 d0~F|j\#  
遺憾的是新聞傳播史研究對這種變革似乎反應遲鈍,甚至不無隔膜。即使西方的一些經典的新聞傳播史著述也同樣滯后,如埃默里父子的《美國新聞史》。 [ f}YXQ0N)  
新史學的三大命題:當代史學研究的新動向和新發展以20世紀為起點,尤以二戰結束為標志,概言之為三個命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一切歷史都是文學史”。 1u7Kc'.xc  
Zf}]sW$H  
小結 eKNZ?!c=  
三個命題: r k;k:<c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真) zE5%l`@|o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善) HDZB)'I  
一切歷史都是文學史(美) C1^=se  
    它們的共同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將歷史從雞零狗碎的“斷爛朝報”或編年史的“木乃伊”,變成洋溢著青春、生命與活力的“有機體”,變成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活生生圖景,從而為人生在世提供富有意義的價值參照。 Enn7p9&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概括難免存在簡化傾向,有時甚至掛一漏萬。如法國年鑒學派主張“總體史”。eg布羅代爾:《文明史綱》 .}S9C]d:a  
%Kx:'m%U  
何謂新聞傳播史 YU.aZdA&V3  
從含義上講,新聞傳播史同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指人們在新聞傳播領域所從事的一切活動,另一個層面指人們對這些活動的回憶與思考。其中,前者可稱為新聞傳播史本體,后者可稱為新聞傳播史認識。就本體而言,新聞傳播史是客觀的、外在的,是獨立于人的意志和行為的;就認識而言,新聞傳播史又是主觀的、內在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只取決于人的所知所識,所思所想。 f/RzE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