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任楊玉良院士提及,到2007年,中國每年培養的博士數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在培養上還存在許多不合理因素。 !c)F;
',`Qx{tQ)
我是中國首批博士生。1993年,我自己也開始招收博士生。作為研究生教育親歷者,我認為要解決當前博士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個重要方面是博士生招生規模不宜再擴大。 bi}aVtG~z
:l]qTCmY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每年新增5萬多博士。這究竟是多了還是少了? $S<B\\
%
rWJ5C\R
僅就數量而言,似乎并不多――中國培養博士生只有二十幾年,中國的現代化還處于初級階段,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人才。要計算出每年培養多少博士最合適,很難。但從我有限的經驗出發,至少有一部分博士是沒有必要培養的。 08jk~$%
g$e|y#Ic$
首先是大量現職官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我不是說官員不需要攻讀學位,但絕大多數官員所追求的,與其說是某一方面的專業能力,還不如說是博士學位的象征意義。是否擁有博士學位往往成為提升的先決條件或有利因素,直接導致一些官員對博士學位趨之若鶩。 jG&HPVr
p+?`ru
這同樣影響到包括教授、研究員、工程師、藝術家等在內的專業人士。其實他們有的人專業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博士水平,只是沒有這個頭銜,而相關部門又有硬性規定,于是就出現當了多年教授,甚至已經指導過博士生,卻要在職讀博士的怪事。一些成就斐然的演員、畫家、運動員,也往往要在自己的巔峰階段去拿一個博士學位。 OHAU@*[lM
#J/RI[a
不少用人單位對博士學位盲目崇拜。中學教師招博士早已不是新聞,博士當小學教師或到幼兒園任職也不再引人注目。至于這些博士的專業是否對口,一些用人單位并不在乎,看重的只是學位。在高校內部也是如此。博士點和博士生的數量成為一所大學、一個院系的統計指標,博士生導師也成了一種身份和待遇。 'L3MHTM>[
*ilVkV"U
以上這些情況下培養的博士,在我看來都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一種浪費。每年新增5萬博士,這個規模沒必要再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