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報考博士生的人數逐年遞增,報考人員的構成也是五花八門。由于許多學;蛟S多專業對于考博的門檻要求并不高,在錄取環節又人為開設了“破格”這一“綠色通道”,使得不管從事何種職業、甚至與“學問”二字毫不沾邊的、只要有心拿個博士學位的人都有可能報考并且考上博士生。于是,在博士生這一學術研究群體里,政府官員、行政領導、企業老總等非學界人士所占比重并不算小。這種現象不說是我們博士生教育的敗筆,至少也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狀況。這一現象,表面上看與博士生教育的“入口”把關不嚴有關,實質上是博士生教育的“出口”開得太寬所致。
2f@Cy+W'[ O(!;7v} 政府官員、行政領導、企業老總們讀博士,大都是在職就讀的。他們還承擔著一份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務,怎么就能輕易地修完課程、寫出畢業論文,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呢?我曾聽說過一則無法證實的消息:目前博士論文請槍手操刀的現象時有發生,一篇博士論文,5萬起價,明碼標價。鑒于這是一個潛在的市場,顯露出明顯的商機,有的導師便索性成立起“文化傳播公司”或“文化咨詢公司”,組織手下在讀碩士研究生分工合作,突擊作業,撰寫博士論文。自然,碩士生表面集體攻關實則肢解作業所完成的博士論文,其原創性與學術價值可以想像。但不管它價值幾何,博士生有了它足可以順順當當畢業了。也還有另一部分博士生,或者沒找到這個門路,或者專業所限找不到槍手,或者當初迫切需要的博士學位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于是乎一拖再拖,少則五六年,多則七八年,這也就催生了某些學校決定終止部分不能按時畢業的博士生資格的“嚴厲”之舉。五六年、七八年,在我國這數字聽起來很嚇人,可這是一種異化了的博士生教育。當然,在這類在職博士生中,也不乏有學問做得好,論文寫得好的人,但這部分人不太可能占多數。
1"75+Q>D xW*Lceb 也應當肯定,國內的博士生教育,許多學校許多專業把關還是比較嚴格的,論文評價機制還是相對健全的,培養質量是得到了保證的。這也使得有很大一部分名符其實的博士生,深知讀博士壓力大,感覺很累很苦。不過,對這部分人來說,特別是對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博士生來說,基本上都能按時畢業,一般不會像前面所說的要拖上個六七年。
EU%v
|] r@qLG"[\c 本人十多年前也經歷了這個階段,也曾感覺壓力大,很辛苦?墒,當我們初步了解了美國的博士生教育狀況后,我相信許多博士生們會和我的感受是一樣的:考博累讀博苦,比比美國算享福。教育發展水平不同、國情不同,我們不能套用美國的標準于我們自己的博士生教育。但是,看過下面這兩篇報道后,我想我們的博士生教育管理部門、我們的博導們、我們的博士研究生們,多少都會有各自的觸動,并從中獲得許多啟示。
[fV"tf; }r,xx{.u7 報道一:
W Zm8!Y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