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總結一下我自身的情況。我本科畢業于一個一般的211學校,專業為國際貿易學,隨后考入一所財經類211院校。當去年我們班上大多數人正到處找工作時,我堅定了自己的讀博意志。此后我積極收集各院校的相關信息,最后考慮到備考時間及考試時間沖突等問題,選擇了四所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分別是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東南大學。
按照考試時間順序,東南大學的考博時間比較特殊,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底(去年是11月29、30日),其他學校大多在下一年的3月份舉行博士生考試。東大經濟類的考試科目是英語、經濟理論與研究方法以及一門考生所報考的專業課。從我去年的考博經歷來看,似乎并不需要大量準備,不過東南大學的英語考得很難,單選題的詞匯基本不認識。經濟理論與研究方法都是些泛泛而談的論述題,答案比較開放,言之成理即可。專業課的相關書籍和基本知識還是要回顧一下的,據說去年的區域經濟學考得比較難,國際貿易學還好,推薦看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即可(下面附上了2015年東南大學英語、經濟理論與研究方法和國際貿易學的回憶版考試題目)。
12月7號查詢到自己的成績,得知自己過線之后,準備去復試了。因為復式就在一周之后,所以也沒什么好準備的(只是粗糙地做了一份PPT)。雖然復試細則上說要準備PPT匯報,但最后復試的老師并沒讓我們講(不過還是要好好做一下PPT總結自己研究生的科研經歷和成果)。復試主要是面試,細則上說一個人不少于30分鐘,實際上每個人只有約15分鐘的面試時間。東南大學的應用經濟學一般一起面試,我們那一組8個人,3個區域經濟學和5個國際貿易學,按隨機排好的順序一個個進去,里面是5位導師,一般就有你報考的那位,因為經濟學院院長研究國際貿易方面,所以去年他是我們那組的導師組復試組長。復試主要考察學校背景、英語口語、對專業前沿的了解以及你未來研究的方向等。這是一場真正的復試,而非走走形式,一般淘汰一半人。我們組8個人最后只錄取5個。當然,如果你報考的導師只有你一個上線,那你的希望就很大了。從面試的情況來看,感覺東南大學應用經濟學的各位博導還是頗有實力的。
我最后還是沒有去成東南。我和另外一位區域經濟學的同學(也是財經類但非211學校)競爭一個導師(東大導師可帶區域經濟學也可帶國際貿易學,但總共一個名額)。不知道為什么,最終我們倆都沒有被報考導師錄取。也許看不上吧,呵呵。。南京的經濟實力確實有待發展啊,偏偏房價又這么貴。
雖然有些遺憾,但還是得繼續堅持啊,因為后面的學校更精彩。然而考博備考并不像考研一樣精彩,周圍沒有人和你一起經歷備考的酸甜苦辣。但話又說回來,考博備考其實不需要很久,一般3個月足矣。我考這么多學校也只需要4個月(而考這么多是因為心里沒底)。
今年的3月份當然是重頭戲,全國絕大部分院校都集中在這個月的中旬或者后一周安排博士統考,正是群博戰斗之季。坦白說,對于浙大我一點信心也沒有,因為我主要將備考精力放在廈大上,而一周之后就是廈大的考試,所以當時是不太想去的?赡茏詈筮是被古典的杭州所吸引了吧,終于還是去了(西湖這么美,我想去看看)。英語沒感覺,聽力覺得貌似能過。浙大的西方經濟學考得頗難,也是迷迷糊糊就過去了,國際貿易與投資答得也是一般。總體感覺沒感覺,建議考浙大博士的同學多看看高級宏微觀,英語備考就不說了,針對聽力部分網上多的是。國際貿易與投資看克魯格曼(上)和浙大出版的跨國公司與直接投資。
考完之后禁不住去看了傳說中的西湖,當天恰逢春雨。被江南煙雨所籠罩的西湖宛如剛出浴的處子般,給人一種朦朧美。
一周之后,我到了廈門,廈門給我的印象是西式現代化。與杭州盛行的茶文化不同,廈門更多的是咖啡。而廈大也確實是傳說中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在廈門可以聽到本地人說普通話時那獨特的福建或臺灣音調,感覺他們萌萌噠。廈大學生公寓旁邊的水果攤很多而且便宜,不過廈門的飯菜較清淡。廈大旁邊的普陀寺、廈大白城的海和廈大芙蓉隧道的涂鴉都令人難忘。廈大經院考博基本是全院統考,方便各專業之間的調劑(統計系不太清楚)。英語不難,人文社科寫作基本不會低于70分。宏微觀不再涉及高級內容(我還傻傻去看羅默),但題目更加靈活,注重應用。英語可以做廈大往年真題,我通過做幾年的試卷估分為66-70之間,結果今年就是68。人文社科基本素質裸考也行的,宏微觀看曼昆和范里安。廈大還是相對容易考的。
一周之后我又來到了武漢,這武漢可真堵啊,一來我就失去了要在這里讀博的打算了,所以馬馬虎虎考了下,不再多言(附上華中科技大學西方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回憶版題目)。不過武漢的租房價格還是非常便宜的,廈門的組房價是武漢的1.5倍,南京2倍,杭州2.5倍。4月10號我查浙大、廈大初試都過了,華科還沒出,也不想關注華科了。5月4號到達廈大,5號參加復試筆試,全院統考計量經濟學,是一張英文試卷,十幾二十頁,看到都蒙了,還好題目不太難,選擇題都是一些概念選擇,例如工具變量法是解決什么問題,內生性、異方差性、自相關性、多重共線性等等。只要認識英文單詞就會做,許多單詞雖然不熟悉,但容易猜出來。后面還有結合計量案例的問答題,我都是直接用中文回答的。呵呵。廈大國貿的專業課復試要講PPT,然后問一些問題,氣氛挺好的。最后還要去咖啡廳參加英文面試。有兩個面試老師,一個老外,一個海歸,搞定老外就好。開始老外問一些學歷背景、畢業論文內容我答得還好,最后讓我看一副畫然后說一下畫中寓意我就很糟糕了,說了兩句(真的是兩句短話)后就說”That’s all”了。還好外語占的比重不大。
5月7、8號就趕到浙大參加面試了,浙大的復試比較簡單,也是展示PPT然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參加的這幾個學校都由5個老師組成面試祖。)。浙大能夠進復試的人很少,所以面試不會太嚴格。
最后我發現我沒有通過華中科技大學的初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