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傳考博資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報班 每日簽到
   
主題 : 中南民族大學2017年博士招生簡章
級別: 總版主
顯示用戶信息 
樓主  發表于: 2016-10-28   
來源于 2017年招生簡章 分類

中南民族大學2017年博士招生簡章

(根據國家政策隨時更新) fap|SMGt  
  F`YFo)W  
中南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綜合性大學,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授權單位。2017年學校有8個二級學科專業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熱忱歡迎廣大學子報考! HO 266M  
Kwy1SyU  
  ]}nu9z<  
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介紹 S[-.tvI;Q  
(湖北省重點學科、國家民委重點學科、湖北省優勢學科) pd=7^"[};  
民族學是中南民族大學設立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傳統學科之一。2006年獲二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獲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設立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F設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民族教育、民族法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R19'| TJ  
8pX f T%]  
民族學是中南民族大學積淀最為深厚的特色重點學科。1951年,創建民族研究室,民族學家岑家梧先生等參與了全國民族調查,為土家族、黎族等中東南民族識別做出了突出貢獻。1983年,著名民族學家吳澤霖先生創建了國家民委直屬重點研究機構——民族研究所,隨后又創建了國內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目前,民族學一級學科所屬有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民族政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城市民族與宗教事務治理研究中心、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專業委員會、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基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湖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湖北區域歷史文化研究基地等十余個省部級研究中心和基地,中國武陵山減貧與發展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學與湖北恩施州共建“恩施發展研究院”等研究平臺也依托該一級學科。該學科還建設有設施完備的“民族學人類學文獻資料中心”和“民族學人類學田野調查實驗室”,中國第一個民族學博物館也是該學科的重要科研平臺。 M.o?CX'  
UqD5 A~w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一級學科現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國家民委重點學科、湖北省優勢學科,民族學本科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品牌專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平臺。 o &CghF  
<2n'}&F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一級學科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數十年來,為國家和社會特別是民族地區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形成較為成熟的學科團隊,現有博士生導師18,十余人次獲得國務院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高層人才、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湖北省特殊津貼專家等,十余人次擔任國家一級學會和省級學會組織副會長及以上學術兼職。 @)  
z VnIr<!8_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術研究成果豐碩,近十年來,累計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70余項,發表和出版論著近600篇(部),有50余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特別在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該學科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在2013年公布的全國學科排名中,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名列第四名。 G!AICcP^  
PqTYAN&F  
   UP\8w#~  
  8r5xs-  
5r'=O2AZX  
二級學科博士點介紹 g* %bzfk=|  
民族學 fW(;   
2q+la|1Cr  
民族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目前設置“散雜居民族研究”和“民族宗教學”兩個研究方向。 AzZi{Q ?  
_\p`4-.V  
 “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方向,立足中南,兼顧全國,運用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對長江流域以及中南地區散雜居民族的歷史與現實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為散雜居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服務。主要著力點有二:一是加大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力度,著重研究影響散雜居民族的突出問題,如散雜居民族關系、省際結合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過半縣、直過民族等問題。二是關注回族以及伊斯蘭教在散雜居民族問題上的突出地位和特殊影響。這是國內唯一以散雜居民族作為研究對象的博士研究方向,設點15年來,已經培養出數十名本學科領域內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 H1Q''$}Z.  
b7Yq_%+  
“民族宗教問題”研究方向,注重運用人類學、歷史學、宗教學、社會學、政策科學等學科的方法和理論,對當前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民族宗教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研究對象上,側重對穆斯林社會的民族宗教問題進行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學理上,強調從一般性學術層面闡釋民族宗教問題生成及其運行的社會邏輯;應用上,注重探求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的本質和特性,致力于我國民族實務治理體系、宗教事務治理體系建立和完善。 5Qb;2!  
6!@0VI&P  
本學科研究成果豐碩,出版了《散雜居民族概論》、《諸馬軍閥集團與西北穆斯林社會》、《族群性的建構和維系——一個宗教群體歷史與現實中的認同》、《民族文化與社區和諧——回族社區的調查與分析》等 20多部著作、160余篇論文,并有多項成果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和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等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承擔的國家、省部級等課題有20多項,如 “西部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與社會穩定對策研究”、“長江流域散雜居區文化多樣性與民族關系研究”、“民族文化與社區和諧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政策對我國的啟示研究”等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S 9WawI  
Ec+22X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0(\p<qq  
!!9{U%s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二級學科博士點目前設置“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與社會發展”兩個研究方向。 YRXK@'[=  
;jF%bE3  
“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同時重視研究古今中外民族問題,特別是當代的民族問題,揭示民族發展和民族問題發展的規律及解決民族問題的綱領、原則和政策。 fa"\=V2S  
hRk,vB ]  
“民族政策與社會發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現實問題。以應用研究為特色,將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的研究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研究相結合,著力解決當代中國現實的民族問題,探索民族政策的與時俱進,推進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創新與發展。 B+|IZoR  
g2A"1w<-AH  
    近年來,本學科在國內權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其中“民族利益問題研究”、“民族政策評估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研究”、“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等論文,《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發展評估報告》、《中國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與創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民族政策》、《中國共產黨少數民族文化建設研究》、《中國共產黨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研究》等專著,堪稱本研究領域中富有創新意義的最新成果。關于民族地區生態利益補償理論、民族利益表達制度等問題的研究,對民族政策的完善以及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學科獲得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估與制度創新研究”等,立項經費達到200余萬元。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10余項。2008年,我!榜R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標志著這個教學科研團隊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 YjX*)Q_sl?  
ekrBNDs9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t]4!{~,  
;e2Ij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二級學科博士點目前設置“民族經濟理論與政策”、“民族地區經濟增長與機制建設”和“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與社會發展”三個研究方向。 Gj)uy jct  
 K,6OGsh  
“民族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民族經濟學基本問題,并圍繞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系列政策,深入研究政策的演變、內容、作用、政策實施的效果評價及政策創新,該方向涵蓋了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金融發展、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和扶貧開發等諸多方面。該方向既注重理論創新,亦注重服務現實。 o7J{+V  
h+5 @I%WX  
“民族地區經濟增長與機制建設”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內在機制建設,深入研究市場機制在民族地區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構造持久有效的新經濟增長模式。該方向涵蓋內生經濟增長、市場機制建設、資本市場發展、經濟增長效果評價等諸多領域,該方向研究注重實際問題研究和定量分析。 #sS9vv7i  
%TDXF_.[  
“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與社會發展”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我國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積累這條主線,深入研究人力資源開發及人力資本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式、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效果評價及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等,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Qd?CTYNsv  
;KL9oV!<f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有20多年研究生培養的深厚積淀,有一支較有影響力的導師團隊,該團隊近年來承擔了30余項國家、省部級項目,出版著作20余部,在權威和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 xuF5/(__  
v"/TmiZ  
中國少數民族史 =D}4X1l  
a&N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