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幾年的博士學習,及博士生發表SCI,我想說以下幾點,這些大家最后都會明白,但早明白點豈不更好些: X5U.8qI3
rb%P30qc4
E^L
1. 我更愿意把博士學位看作是一種經歷,這種經歷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有一番滋味,只能自己體會。 =-jkp
XG
]yfux`
# 'G/&&<
2. 至于很多人談到的和導師的關系,我覺得自己首先要做個誠實,正值,上進的人,和誰相處都不難,何況自己的導師呢。當然多交流很重要,特別是很多導師學生很多,公差繁多,要相互理解(生活上的事情最好別煩勞導師)。自己主動很重要。平時能幫導師省錢則省,這樣的話用有限的錢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WW,,!Y
6XUcJ0
L~A"%T,/h
3. 對于SCI, 有人說它是Stupid Chinese Idea,有人說它是科學界的圣經,我想如果你發了一些所謂的SCI后,你怎么說都可以,但你一篇SCI都沒有,說什么都不靠譜。至少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可以代替的標準,接受吧。大家都得畢業,不是嗎? ])}{GW
;k^wn)JE$
)hK5_]"lmj
4. 大量閱讀文獻,把讀文獻養成一種習慣,讀完后問文自己,別人做了什么,發現什么,有什么意義?這些都清楚了,那文獻算是沒有白讀了。很多科研的想法都來源于文獻,同時要爭取各種參加會議的機會,國際會議的機會更是不能錯過(不少國際會議對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免除會議費,還可以提供部分差旅資助,試著申請,你不會損失什么的),即使不能參加國際會議,也把會議的摘要找來看看,即使很多摘要的觀點是不成熟的,還有可能是錯誤的,但它是最新;相比較,我們能下載的SCI論文大多是一兩年前的科研成果了。另外,國外不少教授在招生宣傳里邊,有一些進一步的工作設想來吸引學生,不少內容是非常好的,經常瀏覽行內大牛的主頁,還可以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郵件交流。 x3T)/'(
Nkn0G_
CyO2Z
5. SCI不會那么簡單,你必須有一點點新的東西,但也不會太難,有一“點”既成文,恐懼它完全沒有必要。關于寫SCI的技巧,我想不能說沒有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優秀的成果是根本。 o%X_V!B{V
S%uH*&`
0z/tceW
'F
6. 至于SCI的寫法。我傾向于:圖表->方法->結果->討論->前言->(結論,摘要,題目)的順序。語言方面我傾向于從母語是英語的外文作者中去找出類似的句子套用(對初寫SCI的人可能更有效一些)。稿件完成后,不要急于投稿,最好找同行幫忙看看,或者放一段時間后自己再返過來修改。審稿人往往很快就能審完一篇高質量的稿件,對于低質量的稿件通常是在截止日期前幾天才會完成(所以你多花點時間把稿件寫好反過來是幫你節約審稿時間)。 ;YNN)P%"
cyA|6Ltg%
@Ek''a$
7. 對待審稿意見,一定要一條一條的認真回復。要有理有據,同時語言要相當委婉,特別是對審稿人的反駁。如果稿件長時間沒有消息,可以禮貌的詢問一下編輯,但不宜過多的糾纏。 '|&}rLr:+
+l@H[r;$
AuHOdiJ
8. 良好的國內外合作會使我們科研更有效率,發表SCI更加容易,文章的檔次也會更高。與人合作,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