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別: 初級博友
顯示用戶信息
UID: 196736
精華:
0
發帖: 3
流量: 3 M
威望: 13 分
介紹博友: 0 個
人民幣: 0 元
好評度: 0 點
注冊時間: 2018-01-25
最后登錄: 2018-01-25
|
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所接受的歷史必然性
首先,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所接受的歷史必然性是與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分不開的。自1840 年鴉片戰爭以后,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掠奪和中國反動統治階級剝削壓迫雙重作用下,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民族危機、階級矛盾日益嚴重。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發展與人民解放,最先站出來是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他們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主張,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但是其本意在于維護日益走向沒落的封建統治,違背了歷史潮流,注定了其失敗的命運。繼之而起的洋務派提出“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的方針,發起一場帶有資本主義傾向的改革運動,雖然學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的一點皮毛,但這種片面追求生產力發展,不求變革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改革模式,是難以達到“ 求強”“ 求富” 的目的的。后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革命派,提出“ 太平一統” 的思想,繪制了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藍圖,但仍然是因為沒有找到一個科學銳利的思想武器而歸于失敗?涤袨榇碇袊褡遒Y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以西方資產階級的進化論為指導,希望在中國建立“ 君主立憲制” 國家;孫中山代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利益,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西方資產階級“ 天賦人權” 革命理論,進而創立三民主義學這些先進理論武器。無奈以上種種理論很軟弱,紛紛失敗,從而完不成拯救近代中國和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中國依然是處于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愈加嚴峻。 0-uj0"r` 這時候,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積極探索發展道路,以史為鑒,根據本國國情,尋找到了符合中國當時發展狀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五四運動前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給中國提供了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良好機遇,特別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蘇俄對中國的友好態度,使先進的中國人似乎看到了運用指導蘇俄十月革命的理論來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馬克思主義比其他理論更適合于中國對強大的保守勢力斗爭的現實需要,更容易被中國人所接受。 l=XZBe*[g' V z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懷疑和失望以及帝國主義的背信棄義,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俄國政府對中國采取的平等外交政策,二者形成鮮明對比,促使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由信奉西方民主主義轉而信仰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一情境下,我國知識分子形成了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高潮,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獲得了真實的動力與接受基礎,以俄為師,“ 走俄國人的路” 成為當時先進知識分子的口號和時代潮流。 Te}gmt+#% Ue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