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考研里看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38歲“高齡”的大哥考研的辛酸史,看了讓人感動,還好今年的分數讓他充滿希望,這位大哥在興奮之余冒出了這樣的念頭:讀完研繼續讀博。這位大哥的志向不低,精神讓人佩服?赊D念一想,他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簡單了點,說的不好聽的話,是不是有點幼。 1083p9Uh
我在還沒考之前,早就有這位大哥的想法了,在學生面前我早就說過“考研只是中間過程,考博才是我的目標”之類的話,現在想起來覺得挺可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原來是受報紙上一條新聞所鼓舞。記得幾年前,中部某省出臺一項政策,研究生到基層鍛煉,掛鎮長助理職位,考察合格轉為一把手;博士不用面試直接擔任副縣職務?戳诉@條消息,當時幾夜沒睡著,血氣直沖腦門,鐵了心非讀到博士不可。再看今天的博士省長博士市長這么多,這個決心就更加定了。 [8 H:5Ho
進了新的學校,開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恰好那時關于博士的負面新聞特別多,不得不促使我冷靜下來,作些理性的思考,F在我已改變了原來的想法,至少在畢業前,我不會去考博,除非以后工作確實有需要,否則一輩子不想戴上博士帽。 hr hj4
考與不考,當然沒有絕對的答案,主要是要衡量利弊得失,考慮值與不值,分析有沒必要。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仔細考慮,而盲目行動,后悔的是自己。 tE-g]y3
先說下哪些人應該去讀博的,一是想呆在高校的(包括想搞學問的和想混好日子的);二是干高精尖技術活的。從事其他工作的,我認為博士帽不僅不能給你帶來快樂,反而可能會成為人生之累。應屆畢業生,想讀完碩士接著讀博士的,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讀博的目的是什么?想留在高校,進公司,還是政府部門?2,能否吃得了三年(甚至更多年)之苦?3,戴上博士帽后可能承受的人生之重?下面就逐一來談我的一些觀點吧。 cL~YQJYp
讀博的目的是什么?進高校?我知道中學老師是很想成為大學老師的,為什么?一是地位高,人家見到你就稱你為教授,這個頭銜可不得了。欢禽p松,聽說大學老師上完課就走,學生學得怎樣不管,基本上不用改作業;三是收入高,聽說某某教授一個課題就有20萬。咋一聽,高校教師,多好的一個職業。我來說我的見聞,我畢竟干過這個職業5年,應該算深有體會。一,地位高不能當飯吃,沒聽到北大的副教授孔慶東還叫窮呢?一些名校的講師若干年住的還是破破爛爛的房子,買不起呀,沒錢地位高照樣被人瞧不起。我工作過的y大學,有不少市政協委員,每次開大會時,門口一邊停的是清一色的豪華小車,另一邊是清一色的破舊自行車,據說那些自行車都是教授們的。二,高校里不輕松,幾乎在每個學校里,對不同職稱的老師都會有論文的數量要求,完不成扣獎金什么的,評職稱的壓力也大。雖說大學里教學上的壓力確實比中學小得多,但科研上質和量的要求帶來的壓力卻要大得多,搞科研不是說每個人都適合的,一些不適合搞學問的人留在高校會比較痛苦。高校教師因壓力大而想不開的大有人在,去年下半年,我所在城市的zs大學,一個女副教授因科研壓力大而跳樓自殺。三,在高校中有高收入的人不多,主要是一些部門領導和后勤的幾個人,還有一些是在外面做生意的老師,真正靠學術致富的只有個別的教授。因為博士在高校里搞學術的居多,很可能會向所提的最后一種人——教授靠攏,所以我在這里主要談學術致富。走這條路要付出很多,搞學術是一種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精神上的消耗是個無底洞,很多這樣的老師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據說平均壽命60歲不到,清華在去年半個月不到去世了3位教授,都是50歲上下。不少老師年紀不大就禿頂、白發,高度近視,各種疾病纏身,他們付出的隱性成本誰看得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老師賺的才是辛苦錢,比那些更像從事體力勞動的知識分子付出的要大得多,腦力付出的沒辦法衡量。所以,以為大學老師是個理想的職業,有些盲目,抱著這個目的考博者得三思。 Ki&a"Fu3
如果,考博的目的只是想增加就業砝碼,為的是到某大公司高就,除非你要干的是高精尖技術活,否則,考博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像搞軟件開發,有些公司要博士,當然,這個博士的本領要確實高碩士一籌,要不然干嗎不用碩士呢?其他的行業,基本上本科就可以了,碩士也行,博士人家可能就不要了。為什么呢?一,博士對待遇要求高,低的又不肯將就,本來碩士可以干的為什么非得要博士呢。二,博士不安心,總會覺我不止這個價,一山望著一山高,隨時想著跳槽,公司哪敢要這樣的人呢?三,博士不好管理,正是所謂的高處不勝寒,孤芳自賞的性格多少有一點,公司的老總在招人時,通常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想著博士畢業就能成為高級的白領,想法可能太簡單,到時能不能有公司要都成問題。 DQaE9gmC
進政府部門?要是以前的政策就好了,可惜,現在即使讀到博士后,進政府部門也要參加公務員考試。隨著公務員熱,一些博士也跟本科生一樣,走進公務員考場,這不得不說是博士們的悲哀!如果博士考公務員比本科生略有優勢的話,那跟碩士比就沒優勢可言了。目前,在中國官員的學歷普遍不高,有正規碩士文憑的已經不得了,大部分是本科或以下,在傳統體制下,博士要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的行列很難。不說要靠背景什么的,即使能通過相對公平的初試,復試能順利嗎?真正能遇到愛才惜才的領導,可能如愿以償;要是遇到的......,你這么高的學歷會不會嚇到人呢,會不會讓人擔心對你難管理呢,會不會你表現出來的才能讓人覺得你會對他構成潛在的威脅呢? >VX'`5r>uw
如果你不想搞學問,也不想從事高精尖的技術活,而只是認為研究生難就業,進而以為博士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考博。這種思維的邏輯性經不起推敲,與之相反,博士的就業面要比本科碩士窄得多,工作其實不好找。 (XY`1|])`
讀博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怎么熬過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苦。博士生主要是幫老板(博導的通稱)做事和做論文,實際上都是天天在搞研究。雖然我沒踏入那個門檻,苦到什么程度無從體會,但從很多研究生整天抱怨做論文之苦就可窺一二。離我宿舍不遠的地方就是博士樓,經常半夜起來上廁所時還看見那里燈火通明。有人這樣描述:校園里看到的三十歲左右、戴著深度眼睛、衣著樸素、身體瘦弱的人,十有八九是在讀博士。形象雖有點夸張,但作為這個群體的寫照并不為過。 S2nX{=
遇到的幾個博士師兄師姐無不后悔讀博,還奉勸我們不要考,我了解到這幾個師兄師姐都是應屆考上的。幫老板搞課題,給人上課,寫文章,每天基本上都是這些事,好一點的老板會給一點辛苦費,做出的成果都屬老板的。博士難畢業,眾所周知。據說一些名校,博士能夠3年如期畢業的僅僅1/4,大部分要4年甚至6年才畢業。去年的消息,南開大學有二十多個博士被退學,原因是不能在7年的時間限內畢業。至于一些沒讀完博士自動退學的,在各名校都有耳聞。這些博士沒能畢業的原因是什么?大部分是沒能完成規定的論文量。我以前的領導,所在學院的院長,評上教授了還去中南大學讀博,一次,剛好碰上與他同個學校讀博的同事,向他了解院長的近況,才知院長正為論文的事犯愁,原來院長的老板是院士,按規定要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文章才能畢業。一個寫了多篇被SCI收錄文章的教授,居然為博士論文發愁,何況是還沒上路的新手呢?博士難畢業可想而知了。 evNe6J3
不少男博士三十好幾了,還是光棍一個;至于女博士,就不用說了,人稱“滅絕師太”的第三性人。報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一個28歲的女博士,介紹二十多個對象,終告失;無奈之余,將學歷改為本科,結果應者如云。報上另有一條消息,重慶一男子鬧離婚,其理由是老婆考上了博士,使他精神壓力極大,無奈之下,他老婆棄博不讀才挽回了婚姻,F在,女孩子聰明點了,讀研時先找好對象,一考上博先扯結婚證,免得有后顧之憂。而男博士情況好一點,但很多本科的女孩子,也不希望對方學歷太高?疾⿻r個人的終身大事也是需要考慮的方面。 /H3w7QU
沒出過校門的博士們,可能成為“啃老一族”。到大學時,父母可能就已經背上沉重的負擔,再讀幾年,自己不僅不能為家里減輕負擔,可能還要向家里伸手要錢。即使以后能賺多一點的錢,畢業后面臨的是買房、結婚、養育小孩等,父母沒法顧及。等到有能力顧及時,父母的年事已高,早年的辛勞可能積勞成疾,已不能盡孝心了。 j2.7b1s
像博士這一類的高知人群,還要承受其他一些人生之重,例如,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更高,道德要求更高等等。即使在普通人群里算不上新聞的事,發生在博士身上也可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聞。對博士的敬仰是在他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后,一旦他人生、事業遭到挫折或失敗時,面臨的是熱嘲冷諷,所要承受的壓力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LxkdV
像學業、就業等壓力綜合在一起,使不少在讀博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博士因精神失常而作出非常人舉動的例子在報刊網絡上經?煽吹。去年,中國政法大學一個女博士跳樓自殺,據她室友說死者生前“經常跟空氣說話”。 NK(_ &.F
順便補充一個地方,那些有志從政而考博者,還沒從政就先考博并不見得是好事,原因如第一篇所述。政壇有向高學歷發展,在2002年以后趨勢明顯,博士省長市長漸漸多起來了。為此,我專門在網上查了資料,發現這些博士高官幾乎都是當上了級別不低的領導后才拿博士文憑的。官員——博士——更高官員,博士——官員,前一條路走得通,后一條路難行。 n
\f]?B(
以上對博士人群的一些看法,由于篇幅關系,有些未能加以展開,有些想到了但未加進來,只作了些粗淺的表述。應屆考博或以后有志考博者,在考前先好好考慮一些實際問題,這是我要提醒這類人群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