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以后,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學貫中西而最終仍然回歸并認同本國文化精神的國學大師。他們先是求學于中國,大量閱讀傳統文化典籍,后又遠渡重洋,廣泛深入地研讀西學。他們對科舉制取消之后純粹標舉知識修養的西方學位制,態度各不相同,產生了以下幾種情形。
28a$NP\KW 'S*k_vuN 一種是遍游歐美,深研各門學
M diwRi 科,獲得許多博士學位,身上掛滿了博士頭銜。這種情況以胡適為代表。胡適1910年通過艱苦的準備,一路過關斬將,通過考試獲得了美國用庚子賠款余額設立的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他先是學農,后又輾轉于哥倫比亞大學等美洲各高校之間,如饑似渴地鉆研西方近現代哲學、文學與科學,到1917年學成歸國。胡適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答辯,到1927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胡適哲學博士學位,前后相隔十年,其間外界有很多的議論或猜測。如果從胡適1910年開始準備留學算起,到他獲得第一個博士學位,前后花了長達十七年時間,可謂在西方求學位道路漫長。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在西方某些名牌大學要想獲得博士學位實屬不易。
[KSH~:h:NR ,beS0U] 不過,胡適一旦具有博士頭銜,加上他自己的聰明勤學以及特殊的政治身份,此后卻一路鴻運高照,種種博士頭街紛至沓來。在1935至1959年間,胡適共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授予其博士學位的國家和地區遍及美、英、加拿大和香港。其中美國31個,加拿大2個,英國1個,香港1個;若按學科分,則法學27個,文學7個,人文學1個。當然,其中不少是“榮譽博士”頭街。
\9`#]#1bx5 7/aOsW"6 更有甚者,胡適還放棄了許多次獲榮譽博士學位的機會,大約身上的學位太多,已沒有心情搭理,或者說多一個博士學位少一個博士學位對于他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意義。這種事主要發生在他任駐美大使期間。1940年3月21日,他給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說:“去年得了2個榮譽博士學位,因病辭了3個”。1941年1月21日,美國就任總統舉行就職典禮,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參加授勛,胡適未去,又舍掉了一個博士頭銜。此外,胡適留美的第一個學校康奈爾大學,曾打算授予胡適榮譽博士學位,因該校校史上未有先例,胡適不愿“破例”,又拋掉了一頂博士桂冠。
Q,gLi\siI Rb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