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西南交通大學創建于1896年,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中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礦冶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交通大學兩大最早源頭之一,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點建設,首批設立國家“
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并設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坐落于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都。毛澤東主席應茅以升校長之請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享譽海內外,素有“東方康奈爾”之美譽。120年來,學校歷經五萬里跋涉、十八次遷徙,始終秉持“灌輸文化尚交通”的歷史使命,弘揚“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精神,傳承“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傳統和“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訓。
j>XM+> 學,F以工見長,形成了工科、理科、人文社科和生命
醫學“四大學科群”,交通運輸學科位居全國第一,
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設有25個學院/系(中心),有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車輛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力學、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15個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哲學、理論經濟學、數學、物理學等4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工程、工商管理、翻譯、會計等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工商管理等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F有專任教師255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國家“千人計劃”17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2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人,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育部和科技部創新團隊9個。
aRg/oA4} 學校構建起“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四維一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有全國第一座茅以升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資料400萬冊。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3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位居全國第九。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7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有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2個省部級科學研究基地。開展高鐵、重載、新型城市軌道和高速及超高速高溫超導磁懸浮交通的創新研究,加強原理性、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瞻性技術研究,“十二五”期間在高速鐵路領域主持“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鐵聯合基金項目數位居全國第一,構建了以世界公認的“沈氏理論”和“翟孫模型”為標志的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基礎研究體系。自主研發了世界首套同相供電裝置、世界首輛氫燃料混合動力有軌電車、世界首條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試驗線等。科技成果三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第一。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在鄧小平研究、德國文學、中古方志方言、現代詩學、鐵路史研究、中國PPP研究、工程倫理、工業設計、創新創業理論與方法、行為決策理論、知識產權、災難心理、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0eq="|n^| 西南交通大學正順應世界經濟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高等教育革故鼎新的歷史潮流,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校,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積極擁抱“雙創”和“互聯網+”,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為實現“大師云集、英才輩出、貢獻卓著、事業常青”的交大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矢志奮斗!
L?!*HS7m `` (D01< 報考說明
學校法定住所地為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北一段。學校設有成都犀浦、成都九里、峨眉三個校區,成都犀浦校區為學校主校區。目前研究生學習主要在成都犀浦和成都九里校區。
xe}
d& 一、報考類別
HNN,1MN 我校博士研究生主要包括三種類型:普通招考、碩博連讀和直接攻博。
HSHY0
4UD7! xI?%.Z;*+ 二、培養目標
]5W|^% 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是為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T+p?VngF 三、招生計劃
#7/;d= 按照國家對博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統一安排,我校2017年預計招收博士研究生約380名(含“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研究生”)。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