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要簡答題 d'ddxT$GG
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和相互聯系。 >;V ?s]
答: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內在的包含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理論聯系實際,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驗證條件和目的。 Q-([3%
如何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mUW|4zl i}
答:和諧社會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統一與協調發展的社會;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和諧統一與協調發展的社會。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二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三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Z*
eb
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及指導意義。 C"
l_
78
答: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意義:1.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2.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3.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n+Ofbiz@
簡述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 )
6mx\t
答: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經濟,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新民主主義文化中居于指導地位的是共產主義思想。 Z#7T!/28
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Wy^43g38'p
答: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升級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8BZTHlUB
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XrR@cDNx{
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面對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難局面,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創立鄧小平理論,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R^zTgyr
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壽命與重大歷史關頭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依靠黨和人民,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開創全面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 6<0-GD}M
r,}U
-S.w
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知識點 3/a$oO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q~*3Bk~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rJ1/T.9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 {SH+lX0]{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為了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它屬于社會主義范疇和從新民主主義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社會。(P90) zTi%j$o
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征 |k5uVhN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及其性質:“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保P90-91) w)I!q&`Y
五種經濟形式中,有兩種經濟成分是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形式: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 WBTdQG
Q6
3、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sbA:xZBA
集中表現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條道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兩個階級的矛盾。(P91) ,a_F[uK
總之: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它們彼此斗爭著。社會主義因素在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都處于領導地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但非社會主義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會主義因素與資本主義因素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限制與反限制、改造與反改造的斗爭。這種矛盾的斗爭和結果,決定著中國社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方向。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必須適時地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P91—92) $ijWwrh
\ZdV|23
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P92—96) ^bpxhf
x
1、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Id8^6FLw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準并轉發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在毛澤東親自修改審定的中宣部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中,形成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完整準確地表述。 4>]^1J7Wz
這就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P93) S<^*jheO5
2、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 ,aI 6P-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成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P93) gE8=#%1<
3、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 ahgm*Cpc
“一化”與“三改”的關系(P93) *yAC8\v
總路線:一化——工業化(主體:基礎和目的) w-Zb($_
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兩翼:條件和手段) :CEhc7gU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簡言之就是“一化三改”或“一體兩翼”。“一化”與“三改”的關系就是主體和兩翼的關系。“一化”即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主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兩翼。 V^Wo%e7#u[
總路線是“一化三改”同時并舉的總路線,是建設和改造同時并舉的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工業化就是要大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三大改造就是變革舊的生產關系。 \
B 0xL,o<
=L~,HS(l,
xM85^B'
(4)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8.D$J
(5)建設生態文明 kE QT[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