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以前說的那樣,我的確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中等身材,只是稍顯文雅而已。 p.1|bXY`
我是在一個小學校讀的博士。正如我在博士論文致謝中所說的那樣:導師給實驗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臺和寬松的研究氛圍,使我能夠在廣闊的科研天地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很少得到導師的指導。 jKu"Vi|j>
2{h9a0b
從入學的第一個月開始,我就埋頭于課程的學習中(專業有點改)。小學校的一個主要的弊端就是帶有色眼鏡的人太多。課題組的幾個老師,尤其是自己的導師和某位學術造詣較深的老教授,總認為我的水平不過如此,做出來的東西沒有什么價值。每次輪到我匯報研究進展時(導師業務很忙,一般很少參加), 某教授說得最多的總是“沒有什么價值,前途堪憂”,讓我郁悶的要死。 gGdZ}9
^f1}:g
由于自己拼命學習,幾乎沒有節假日,身體終于垮了。在課題還沒有明顯進展的時候(2004年底),就查出有慢性病。在2005年2月底,剛過完春節就住進了醫院2周。以前從沒有住過院。 !/$BXUrd
Wm.SLr,o0
就在我上個月剛拿到學位時,去醫院檢查身體,又發現自己的腰椎有問題。終于這一次我下定決心:不走學術的道路了。雖然內心很是遺憾,但為了家庭和健康,這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I)O-i_}L&K
:/Nz' n
我在這3年中的學術研究所得,可以很欣慰的說出許多。就論文而言,在國內外頂級刊物發表和錄用論文10余篇(學校要求一篇就行),在IET Journal(原來的IEE Proc.)發表一篇,在IEEE Trans.投稿2篇(一篇已經修改待二審),在EI核心檢索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這些學術成果,可以申請國內很多院校的博士學位了。 bd<zn*HZ*
J(-#(kMyf
所以,小學校也是能夠成材的。 q@u$I'`Bs
\aT._'=M+
三年來我總的感覺,就是如果要想博士學位拿的坦然的話,必須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因為時間太少,三年多的時間,在一個領域里面要有所收獲,必須全力以赴。碩士研究的背景,對于博士期間非常有幫助。所以如果立志攻博的話,就要從碩士做起。此外,個人覺得攻讀博士學位就是一個逐步爬山的過程。如果前期不努力的話,很難爬到山頂。盡管有很多水貨博士,但真正的博士,是那些靠自己的雙腳爬到山頂的人。爬到山頂的標志之一,就是在頂級刊物發表論文。爬到山頂之后的心態、視野,遠非那些水貨可比。而博士學位真正的、或者說最大的價值,就在于這個爬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