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學位辦公布了國家第11次學位評審結果,
蘇州大學一級學科
博士點申報成功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一,涵蓋了10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至此,蘇大的一級學科博士點總數位居地方高校之首。
Jh(mbD
Ris-tdg 一級學科博士點是衡量一所高校學科建設和辦學層次的重要指標,蘇大作為一所地方綜合性高校,為何能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在蘇州大學校長朱秀林教授看來,這是蘇大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創新,創新的基礎是人才,而高校培養人才的平臺就是學科。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也是高校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的源泉!
%rFllb7 I,z"_[^G 資源在“交叉融合”中放大 1Y2a*J
6fQ*X~| p 白血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非常
復雜,一直是世界
醫學界公認的科研難題。蘇州大學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尹斌專注的正是這一領域。不久前,他所申報的“納米技術在白血病病因和
病理學研究的應用”課題獲批成為
2011年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子課題。他將與蘇大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的教授攜手開展課題研究。
[sptU3,2U %SFw~%@3&~ 在擁有11個大學科門類的蘇州大學,其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正逐步顯現。2008年,學校試點學部制改革,整合相關學科專業,組建了醫學部和
材料與
化學化工學部,資源整合的優勢在此次學位點申報中凸顯。醫學部因此一舉拿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化部也斬獲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tOI ?xf~!D 地處長三角這片改革創新的熱土,蘇大人認識到,必須緊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及時調整學科結構,尋求新的增長點。2006年,江蘇率先提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六大新興產業,蘇大應聲而起,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免疫學研究中心等對接新興產業的高水平學科平臺破土而出。
aEZJNWv PKATw>zg< 創新團隊在“內扶外引”中孕育 2O^32TdS
RDJ82{ 學科引領是方向,人才驅動是根本。蘇州大學連續10次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布“求賢書”,面向世界延攬精英。
~v,!n/(' \J\vp0[nO} 蘇大校領導的求賢若渴,令
中科院院士、蘇大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院長李述湯教授印象深刻。2008年年初,校領導得知李院士有意到內地發展,于是兩赴香港邀請他加盟。學校還專門新建了一幢8000平方米的新大樓給李述湯團隊,讓他們能夠參照國際標準建實驗室,并撥出5000萬元作為實驗室先期投入。目前,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自主研發成功“有機發光二極管”,有望在未來取代白熾燈。
M`q#,Y?3^I cRPr9LfD@ 人才引進在蘇大形成了“連鎖反應”。近四年來,蘇大累計投入人才引進經費4億余元,共引進包括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等在內的各類人才450余名,使蘇大在“十一五”期間成功組建起了軟凝聚態物理及其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等十多個國內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
~m
W>_[RT; MEDskvBG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