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傳考博資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報班 每日簽到
   
主題 : 蘇州大學獲批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級別: 管理員
顯示用戶信息 
樓主  發表于: 2011-04-11   

蘇州大學獲批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日前,國務院學位辦公布了國家第十一次學位評審結果,蘇州大學一舉獲批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成功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一,涵蓋了10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至此,該校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實現了翻倍增長,由原來的6個增至19個,總數位居全國地方高校之首,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平臺。 CK1A$$gnz  
      3?&v:H  
    一級學科博士點是衡量一所高校學科建設和辦學層次的重要指標。蘇州大學能在“十一五”規劃收官和“十二五”規劃開局的起承轉合之際,獲得如此亮麗的成績單,在蘇州大學校長朱秀林看來,并非是“妙手偶得之”,而是蘇大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皣野l展的根本動力是創新,創新的基礎是人才,而高校培養人才的平臺就是學科。因此,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也是高校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的源泉。” 4}s'xMT!  
     S`$%C=a.  
    厚積薄發  精心凝練學科方向 D|ra ;d  
     lv9 Tq5C  
    在蘇大此次獲批的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名單中,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獨占3席。這與該校從學科發展大局統籌規劃,不斷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提升學科建設管理水平不無關系。 e9HL)=YP  
     Q6D>(H#"0  
    2008年初,蘇大積極探索學部制改革,將原有的醫學院各系與生命科學學院、放射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及藥學院組建成立醫學部。學部的組建不僅打破了院系壁壘,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也促使了交叉學科之間的互相支撐,集中最優質的師資隊伍推動科研平臺建設。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的建成對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在去年全校獲得的11項包括“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等在內的項目中,醫學部就占到5個。 )[oP `Z  
     tDRo)z  
    而此次一舉獲批政治學與哲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亦得益于該學院近5年來積極推動一批優秀學者對接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將科研創新和參與政府決策咨詢緊密結合而獲得的發展機遇。蘇大人文社科專家高水平的研究報告還引起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除在今年年初組成規模較大的黨政代表團前往蘇大學習之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還將蘇大教授請至當地,為新疆1300多名黨政領導干部講授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的意義與舉措。 KJ:z\N8eo  
     >I/@GX/  
    積極拓展新興學科則是促使高校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地處長三角的核心地帶,蘇大近年來緊跟江蘇省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積極拓展新材料、新能源、納米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優化學科結構。以著名納米與光電子材料學家李述湯院士領銜組建的功能納米與軟物質(材料)研究院為例,這個成立不到3年的研究院已經順利形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的完整人才培養鏈,將為蘇州市形成以納米產業為龍頭的新興產業提供一批優秀人才和技術支撐。 3n)$\aBE  
     ?dbSm3  
    內扶外引  科學架構師資隊伍 NyT%S?@y<  
     zjh:jrv~  
    師資隊伍是學科建設的生命線。圍繞重點學科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蘇州大學積極“內扶外引”并舉,以“學術大師+創新團隊”的構建為主要形式,全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v? O Ud^  
     TY'c'u,  
    蘇州大學連續10次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布“求賢書”,面向世界延攬精英。近4年來,在人才引進方面累計投入4億余元,共引進包括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內的各類人才450余名,為學校的長遠發展蓄積動能。功能納米與軟物質(材料)研究院、軟凝聚態物理及其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機器人與微系統研究中心等10多個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得以成功組建。一個個學術梯隊合理、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學科隊伍給蘇大的學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從近年的科研立項和獲獎成果來看,該校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項目和獲獎項目的取得者80%源自領軍能力強、學科基礎好、科研實力雄厚的研究梯隊。 kDDC@A $  
     tH4 q*\U  
    在重視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蘇大也十分注重對已有人才的培養。旨在培養本土學術精英的“東吳學者計劃”實施3年多以來,已有20名優秀學者獲得資助,學校累計投入項目資助經費600多萬元。此外,通過項目申報、平臺建設,學校還積極加強本土教師與引進人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校內外學術精英融合,達到以“以外促內、內外結合”的目標。 Vjs'|%P7  
     ~ \<$H'  
    在內扶外引舉措下,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集聚顯示出驚人的爆發力。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蘇州大學的科研創新工作成績斐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達188項;縱向項目經費達1.1187億元;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達到1305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獲包括重大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共23項,居地方高校之首;縱向科研到賬經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資助項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總經費同比均實現了翻倍增長。 &a=78Z  
     w%s];EE  
    教學相長  創新培養優秀人才 s .<.6t:G4  
     1Acs0` 3  
    “將欲立人,先求立師”。蘇州大學于去年11月成立導師學院,296名導師進入首期導師培訓班,接受有關學術素養、業務技能以及規章制度等相關知識的專業培訓,提高導師的育人水平。此外,該校還大膽打破導師資格終身制,變導師的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逐步建立起動態的導師管理制度。 oKsArZG  
     T[)!7@4r  
    蘇大十分重視發揮導師的精神和學術引領作用,通過導師帶動研究生共同參與科研項目,培養研究生熱愛學術,樂于研究的品格。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三年級博士生袁建軍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哲學研究》等一類核心期刊上均發表了不少論文,令人刮目相看,他的成績正是得益于他師從導師金太軍教授投身高層次科研的經歷。目前,他還承擔著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江蘇省軟科學計劃項目,深入到蘇南蘇北的若干市具體調研江蘇省省直管縣的運行狀況。他說,“蘇大良好的學術氛圍,高素質的導師隊伍對我提升科研水平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而學校深入參與地方發展建設的思路和舉措也為我們科研成果的應用搭建了更多平臺! l)*(UZ"  
     9I]Bt=2 z  
    “在剛剛結束的首批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評選中,蘇州大學的紡織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血液轉化醫學、微納光學、藝術學5個學科入選一期工程名單。依托這些來之不易的平臺,學校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通識教育培養新體系、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和研究生分類培養新模式改革,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目標的實現夯實基礎!”蘇大黨委書記王卓君言談間充滿信心。
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動

搞笑

開心

憤怒

無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復

驗證問題:
免費考博論壇網址是什么? 正確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