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傳考博資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報班 每日簽到
   
主題 : 麻醉考博名詞解釋
級別: 初級博友
顯示用戶信息 
樓主  發表于: 2016-12-06   
來源于 考博資料 分類

麻醉考博名詞解釋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是指術前無精神障礙的病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術后大腦功能紊亂導致在術后發生的一種可逆的和波動性的急性精神紊亂綜合征。它包括意識、認知、記憶、定向、精神運動行為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亂。近年來老年患者POCD 已經日益引起重視,但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國外研究證實,術后精神障礙常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應激反應、創傷、手術、術中出血和輸血、腦血流降低、腦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低血壓、術后低氧血癥、血壓波動以及電解質紊亂等. E%f!SD  
缺血預適應:1986 年Murry 等提出心肌缺血預適應(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IP) 概念,觀察到預先一次或反復短時間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其后長時間缺血中得到保護,主要是心肌對其有較好的耐受能力,延緩心肌細胞死亡。其機制與縮小缺血后壞死面積、減輕心功能障礙和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相關。IP之后1 h~3 h內出現的保護作用為“第一窗口預適應”或稱“早期保護”。實驗早期保護指給予缺血1 次~4 次,每次2 min~10 min 刺激,數分鐘內產生的保護效應,可持續1 h~3 h。早期IP 消失后24 h~72 h 再度出現的為“第二窗口預適應”或稱“延遲保護”,可持續3 d~4 d。 !D 'A  
藥理性預適應(pharmacologicalischemicpreconditioning ,PIP) 即用藥物替代缺血刺激產生缺血預適應樣保護。PIP 最初是應用某些活性物質代替缺血刺激。已經發現多種藥物可通過促進內源性活性物質釋放或直接觸發組織細胞內源性抗損傷機制而產生預適應樣心肌保護作用。 'Ze& LQ  
CO2排出綜合征:是指高碳酸血癥病人急速排出大量CO2而導致的低碳酸血癥表現,且往往比一般低碳酸血癥所致者嚴重。此類病人多因慢性CO2蓄積或PaCO2升高已持續一段時間,呼吸和循環中樞對CO2的興奮閾值已逐漸提高,而CO2一旦迅速排除,呼吸和循環中樞則失去在閾值以上的PaCO2刺激,即可出現周圍血管張力消失和擴張,心輸出量銳減,腦和冠狀血管收縮。臨床上可表現為血壓劇降,脈搏減弱,呼吸抑制等現象,嚴重者可出現心律失常甚或心跳停止。因此,對于高碳酸血癥病人,應逐漸改善通氣,緩慢降低PaCO2,使呼吸和循環中樞有一段適應過程,切不可驟然進行過度通氣,以防意外。 `RqV\ 6G+  
--`W1!jI@  
uE#i3( J  
MAC技術:即監控的麻醉處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而不是麻醉藥理學中的那個MAC(其定義是在一個大氣壓下有50%病人在切皮刺激時不動,此時肺泡內麻醉藥物的濃度即為1個MAC)。指麻醉醫生參與局麻病人的監測和(或)對接受診斷性或治療性操作的病人使用鎮靜-鎮痛藥物,以解除患者焦慮及恐懼情緒,減輕疼痛和其他傷害性刺激,提高圍術期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其由美國White教授于1997年提出,并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重視和推廣。 sY}0PB  
術中知曉(intraoperative awareness):確切地說應該稱之為全身麻醉下的手術中知曉。在本共識中,術中知曉被定義為:全麻下的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了有意識(conscious)的狀態,并且在術后可以回憶(recall)起術中發生的與手術相關聯的事件。意識被定義為病人能夠在他所處的環境下處理外界信息的一種狀態。麻醉科醫生判斷病人的意識是否存在,通常是觀察病人對各類刺激是否有目的的反應。例如,對指令反應的睜眼和對疼痛刺激的體動。但是,如果使用了肌肉松弛藥,則病人的這種有目的的反應將很難被觀察到。發生術中知曉可引起嚴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據報道可高達30%~50%術中知曉病人出現創傷性應激后紊亂(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其表現為心理和行為異常,睡眠障礙,焦慮多夢以及精神失常,其癥狀可持續數月或數年。 G1,u{d-_  
超前鎮痛(preemptine analgesia)目前的定義為阻止外周損傷沖動向中樞的傳遞及傳導的一種鎮痛治療方法,并不特指在“切皮前”所給予的鎮痛,而應指在圍術期通過減少有害刺激傳入所導致的外周和中樞敏感化,以抑制神經可塑性變化,從而達到創傷后鎮痛和減少鎮痛藥用量的目的。普通意義上的鎮痛與超前鎮痛的效應不同表現在鎮痛持續時間上有差異,一般認為鎮痛持續時間須明顯超過其藥理作用時間,才能說明其超前鎮痛的效果。
異丙酚輸注綜合征(Propfol Infusion Syndrome. PIS):長時間( > 48 h)、大劑量( > 4 mg·kg-1·h-1)的異丙酚輸注可能導致異丙酚輸注綜合征(PIS)。PIS 最初發現于兒童,后來在重癥成年病人也觀察到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高鉀血癥、高脂血癥、代謝性酸中毒、肝臟腫大或肝臟脂肪浸潤、橫紋肌溶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難治性心力衰竭,甚至導致病人死亡,其死亡率相當高。
Diffusedanoxia: 彌散性缺氧指使用氧化亞氮麻醉時,因氧化亞氮易溶于血中,在氧化亞氮麻醉結束時血中溶解的氧化亞氮迅速彌散至肺泡內,沖淡肺泡內的氧濃度,這種缺氧稱彌散性缺氧。因此,未防止低氧血癥,在氧化亞氮麻醉后繼續吸純氧5~10分鐘是必要的。
四個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 TOF) 又稱連續四次刺激,用于評價阻滯程度,是臨床應用最廣的刺激模式。其間隔0.5秒連續發出四個超強刺激(即2Hz),通常每10-12秒重復一次。四個成串刺激分別引起四個肌顫搐,記為T1、T2、T3、T4。觀察其收縮強度以及T1與T4間是否依次出現衰減,根據衰減情況可以確定肌松劑的阻滯特性、評定肌松作用。第四個刺激產生的反應振幅除以第一個刺激產生的反應振幅得到TOF比率(T4/T1),可反應衰減的大小。神經肌肉興奮傳遞功能正常時T4/T1接近1.0;非去極化阻滯不完全時出現衰減,T4/T1<1.0,隨著阻滯程度的增強,比值逐漸變小直至為0。阻滯進一步加深,由T4到 T1依次消失。而非去極化肌松劑作用消退時, T1 到T4按順序出現。去極化阻滯不引起衰減,T4/T1為0.9-1.0。但若持續使用去極化肌松劑,其阻滯性質由Ⅰ相轉變為Ⅱ相時,該值逐漸變小。如T4/T1<0.70,提示可能發生Ⅱ相阻滯;(T4/T1)<0.50時,提示已發生Ⅱ相阻滯。 PXDJ[Oj7(0  
馬尾神經綜合癥是指馬尾神經因受到外界因素發生麻痹,紊亂或功能不全,不能調節支配區域運動,感覺,痛覺,知覺,溫度等功能的調節,如神經因缺血時間過長或并發繼發水腫麻痹加重會導致截癱.
血液保護的概念及意義:血液保護是指通過改善生物兼容性、減少血液中某些成分激活,減少血液丟失、減少血液機械性破壞、應用血液保護藥物和人工血液等各種方法,降低同種異體輸血需求及其風險,保護血液資源。不必要的輸血既增加了輸血風險,也造成了寶貴血液資源的浪費。在臨床輸血實踐中大力開展血液保護,盡量做到少出血、少輸血、不輸血和自體輸血,對于進一步減少輸血傳播疾病和輸血不良反應,防止因大量輸血引發的免疫抑制、術后感染和癌癥轉移等并發癥,保護血液資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ql_?3  
血液保護的主要措施(1)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科學證據已經證明,放寬輸血適應證對患者不利。因此,應當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杜絕不必要的輸血,既有利于保護患者,又有利于節約用血。 0+rBGk  
(2)減少失血:減少手術中不必要的出血是減少異體輸血的關鍵措施。完善、徹底的外科止血是減少手術失血的關鍵。對任何出血都應認真處理,不可忽視長時間手術創面廣泛滲血。調整手術體位和使用止血帶是減少失血的有效方法。局部應用止血藥物、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均為有效地減少失血的綜合措施之一。微創外科手術(如腔鏡手術)能夠顯著減少出血。
(3)自身輸血:自身輸血有3種方法:貯血式自身輸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釋及回收式自身輸血。
1)貯存式自身輸血:術前一定時間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進行保存,在手術期間輸用,只要患者身體一般情況好,Hb>110g/L或Hct>0.33,行擇期手術,患者簽字同意,都適合貯存式自身輸血。
2)急性等容血液稀釋:在麻醉后、手術主要出血步驟開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液,保存備用,同時輸入膠體液或等滲晶體液補充血容量,使血液適度稀釋,Hct降低,手術出血時血液的有形成分丟失減少。然后根據術中失血及患者情況將自身血回輸給患者;颊呱眢w一般情況好,Hb≥110g/L(Hct≥0.33),估計術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慮進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釋。
3)回收式自身輸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裝置,將患者體腔積血、手術失血及術后引流血液進行回收、抗凝、濾過、洗滌等處理,然后回輸給患者。血液回收必須采用合格的設備,回收處理的血必須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應盡可能將體外循環后的機器余血回輸給患者。
(4)血液保護藥物的應用:主要有:①術前使用紅細胞生成素或維生素K;②預防性應用抗纖溶藥(6-氨基己酸、抑肽酶);③應用重組因子Ⅶ激活物對大型手術的困難止血具有顯著療效。
1、 呼吸性酸中毒即高碳酸血癥,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氣量不足,體內CO2蓄積所致。麻醉期間CO2蓄積的常見原因包括:麻醉藥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裝置失效等。 fAT M?  
2、 meyer-overton法則 本世紀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測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藥如乙醚、氧化亞氮和氯仿等在橄欖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較它們的脂溶性與全麻效能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吸入全麻藥均具有較高的親脂性,并與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認為全麻藥是和神經中的脂質成分發生松散的物理-化學結合,致使神經細胞中各種成分的正常關系發生變化,產生麻醉作用,稱之為meyer-overton法則。 ~~,#<g[  
3、 PCA 即病人自控鎮痛,通過特定的PCA控制系統允許病人自行給予一定量的鎮痛藥物,在預先設定的時間內控制系統對病人的第二次給藥要求不會作出反應,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藥物過量。當采用PCA時,每當阿片類藥物的血藥濃度低于最低有效鎮痛濃度(MEAC)時,病人即可自行給藥進行鎮痛,有效避免了傳統鎮痛方法不靈活、依賴性、不及時的缺點。 B@vup {Kg  
4、 癌性鎮痛三級用藥階梯 癌痛三階梯鎮痛方案的給藥原則是:階梯給藥、口服給藥、按時給藥、用藥個體化、輔助用藥。(1)第一階梯:輕度癌痛,第一線鎮痛藥為非阿片類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時加用輔助藥;(2)第二階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階梯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選用弱阿片類藥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階梯的鎮痛藥或輔助藥;(3)第三階梯:對第二階梯治療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選用強效阿片類藥物如嗎啡,也可輔助第一、第二階梯藥物。 aQ1n1OBr  
5、 TOF 即四個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個頻率為2Hz,波寬為0.2~0.3ms的矩形波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個成串刺激引起四個肌顫搐(T1、T2、T3、T4),連續刺激時串間距離為10~12s。神經肌肉傳遞功能正常時,四個肌顫搐幅度相等,但當部分非除極化阻滯時出現衰減,四個肌顫搐的幅度依次減弱。研究表明,非去極化阻滯時,每串刺激的第四個肌顫搐(T4)和第一個肌顫搐(T1)的比值(T4/T1)與該串第一個肌顫搐和用藥前對照值(C)的比值(T1/C)之間有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可以直接從T4/T1的比值來評定阻滯程度,還可以根據有無衰減來確定阻滯性質。部分去極化阻滯時,雖然四個肌顫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極化阻滯程度增加時,T4/T1比值逐漸降低,當T4消失時,約相當于單刺激肌顫搐抑制75%,阻滯程度進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這時分別相當于單刺激肌顫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臨床上肌張力已經充分恢復。 yyjgPbLN=  
6、 FRC 即機能余氣量,是指平靜呼氣末肺內殘留的氣體量。正常成人男性約2500ml,女性約1600ml。機能余氣量在氣體交換中對肺泡氣PO2和PCO2分壓的變化起著緩沖作用。仰臥位時,機能余氣量減少,仰臥位病人麻醉誘導后進一步減少。機能余氣量增加時,可使吸入麻醉的誘導和蘇醒延遲,并使缺氧的改善緩慢。  OF( tCK  
7、 ETCO2 即呼出氣二氧化碳曲線。是使用無創技術監測肺功能特別是肺通氣功能的一種方法,可在床邊連續、定量地進行監測,為麻醉病人、呼吸內科進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確指標。 [lj^lN8  
8、 CO2排除綜合征 高二氧化碳血癥病人急速排出CO2可導致低二氧化碳血癥,臨床表現為血壓劇降、脈搏減弱、呼吸抑制等。嚴重者可出現心律失;蛐呐K停搏。 7<F{a"5P  
9、 緊閉麻醉 吸入麻醉按重復吸入程度以及是否需要CO2吸收裝置分為半開放、開放、半緊閉、緊閉四種方法。當新鮮氧氣流量等于每分鐘氧耗量時,呼出氣全部重復吸入,必須有CO2吸收裝置,稱之為緊閉麻醉。其優點是:(1)吸入氣體的濕度接近于正常,易于保持呼吸道濕潤;(2)可減少體熱喪失;(3)可節約麻醉藥和氧氣;(4)可減少手術室的空氣污染。缺點是:(1)CO2排出需CO2 吸收裝置;(2)麻醉深淺不易調節。 <QK2Wc_}-"  
10、 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是指發生在房室結或房室結以下部位的傳導延緩或中斷,多見于傳導通路的病理改變(如鈣化、壞死、結扎等)、不應期延長(如洋地黃)或者室上性周期縮短、但房室結不應期延長者。其心電圖表現為:(1)心律規則;(2)每個P波均伴有正常波形的QRS波;(3)P-R間期>0.20秒。 .YIb ny1  
11、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即手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多發生于65歲以上老年人,好發于心臟手術、髖關節置換、下頜骨折等大手術后,表現為麻醉手術后記憶力、抽象思維、定向力障礙,同時伴有社會活動能力的減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認知能力和技巧的改變。輕度僅表現為認知異常;中度為較嚴重的記憶缺損或健忘綜合征;重度則出現嚴重記憶損害的癡呆,喪失判斷和語言概括能力以及人格改變等。根據認知障礙不同程度可分為輕度認知異常、健忘和癡呆3級。 tlmfDQD  
12、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臨床觀察表明:短暫多次阻斷犬冠狀動脈前降支,其心電圖的變化輕于一次性阻斷后,稱之為心肌缺血預處理?墒剐募闺S后發生的持續性缺血侵襲,且重復進行仍然有效,其保護作用表現在心肌梗死范圍縮小、心臟舒縮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強?赡芘c以下因素的支持有關:(1)腺苷在缺血預處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細胞內G蛋白,進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從而起到保護作用;(2)應激狀態下,心肌可迅速激活并合成大量熱休克蛋白(HSP),以抵抗各種應激原的作用,產生抗氧化等保護作用。(3)心肌缺血預處理可產生延遲性的心肌保護作用,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還與HSP和SOD的合成增多有關。 +]# p m9  
13、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即術中知曉。全麻患者術后對麻醉手術過程能部分或全部回憶(伴或不伴疼痛)稱之,可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術中知曉對患者術后的行為、情緒及康復過程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誘發焦慮不安、瀕死感、反復噩夢、不愿與別人談及術中的不良經歷等精神心理癥狀。輕者導致神經官能癥,重者導致創傷后應激綜合征的發生。 iM{aRFL  
14、 preemptive analgesia 即超前鎮痛,是指在脊髓和大腦發生疼痛傳遞之前通過使用阿片類藥物或神經阻滯等,從而抑制疼痛刺激對脊髓和腦內疼痛傳遞的增強以及對疼痛感知的提高,即抑制所謂“上調”和“中樞敏化”現象,以使機體在疼痛刺激之前即獲得較好的鎮痛并持續到疼痛刺激消除之后一段時間。 EMS$?"K  
15、 CESA 即持續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主要應用于分娩鎮痛。即通過在蛛網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別留置微導管和細導管,分次小劑量或持續經導管注入阿片類藥物和局麻藥。此方法最大限度阻滯了子宮和陰道的感覺神經,而對運動神經阻滯則較輕微,可彌補單純硬膜外鎮痛對骶神經阻滯不完善或蛛網膜下腔阻滯過深的缺陷,鎮痛起效快、效果好,不影響宮口擴張、胎頭下降速度及第一、第三產程時間,雖延長第二產程時間,但不增加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對新生兒呼吸也無明顯影響。 O#b%&s"o  
16、 低流量吸入麻醉 是指緊閉法或半緊閉法吸入麻醉時,新鮮氣體流量為1L/min(50%O2和50%N2O)。 Ni61o?]Nj  
17、 Ⅱ相阻滯 琥珀膽堿靜滴30~60分鐘或7~10mg/kg,即可發生二相阻滯,發生二相阻滯時50%肌張力恢復延遲。Ⅱ相阻滯的發生與琥珀膽堿的用量、維持時間、用藥方法和配伍用藥等因素有關。靜滴琥珀膽堿總量超過1.0g時易于發生二相阻滯,如用量控制在0.5g以下,則發生機會較少。Ⅱ相阻滯的特征包括:(1)出現強直刺激和四個成串刺激的肌顫搐衰減;(2)強直刺激后單刺激出現肌顫搐易化;(3)多數病人肌張力恢復延遲;(4)當琥珀膽堿的血藥濃度下降時,可試用抗膽堿酯酶藥拮抗。 [V,f@}m F  
18、 TIVA 即全憑靜脈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靜脈麻醉藥及其輔助藥來對病人實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誘導迅速、麻醉過程平穩、無污染、蘇醒也較快,對于某些特殊的手術(如肺泡蛋白沉積癥的肺灌洗手術)及一些存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TIVA則體現了其極大的優勢。 |H-zm&h>'  
19、 Mendelson綜合征 此綜合征首先由Mendelson加以描述,即在誤吸發生后不久或2~4小時出現“哮喘樣綜合征”, 病人呈現紫紺、心動過速,支氣管痙攣和呼吸困難。在受累的肺野可聽到哮鳴音或羅音。肺組織損害的程度與胃內容物的pH值直接相關,pH>2.5的胃液所致的損害要比pH<2.5者輕得多。肺組織的損害除與胃液化學性質有關外,還與消化酶的活性有關。胸部X線的特點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規則、邊緣模糊的斑狀陰影。一般多在誤吸發生后24小時才出現。 >Co5_sCe  
20、 SIRS 機體創傷后由于損傷組織、異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補體系統、免疫細胞和其他基質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引發非特異性防御反應和特異性防御反應,以利機體創傷的修復。當防御反應失控或過度時,則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從而導致機體內環境失衡,引起器官功能的繼發性損害,不利于機體的恢復。 &28%~&L  
21、 PEEP 即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能擴張萎陷的肺泡,糾正通氣/血流比值失調,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順應性,有利于氧通過呼吸膜彌散。因此,PEEP能有效提高PaO2,改善動脈氧合,降低FiO2,以改善通氣效果?勺鳛锳RDS治療的一種支持手段,延長患者存活時間,為綜合治療贏得機會。 9iOTT%pq  
22、 VAS評分 即視覺模擬評分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疼痛程度測量方法。通常采用10cm長的直線,兩端分別標有“無疼痛(0)”和“最嚴重的疼痛(10)”(或類似的描述語),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沖擊,從起點到記號處的距離長度也就是疼痛的量。VAS也可用于評估疼痛的緩解程度。在線的一端標上“疼痛無緩解”,而另一端標上“疼痛完全緩解”,疼痛的緩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評分減去治療后的疼痛評分,也稱之為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VAP)。 h@(S];.  
23、 大量輸血 是指一次輸血超過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小時內輸血大于自身血容量的1/2,或輸血速度大于1.5ml/(kg.min)。可導致機體出現供氧能力下降、出血傾向、枸櫞酸中毒、高鉀血癥、低體溫、酸堿平衡紊亂、微小血栓的輸入等并發癥。 E#+|.0*!s  
24、 心電機械分離 是心跳驟停的一種表現形式,即ECG仍有低幅度的心室復合波,而心臟并無有效的搏血功能。有人認為心電機械分離(EMD)并無確切定義,除心室纖顫(VF)和摸不到大動脈搏動的室性心動過速(VT)外,凡摸不到大動脈搏動的竇性、結性和室性心動過緩或過速均屬EMD范疇。 8>V)SAI'  
25、 MAC 即肺泡氣最低有效濃度,其定義是在一個大氣壓下有50%的病人對切皮刺激不出現體動反應,此時肺泡內麻醉藥物的濃度即為1個MAC。包括四個基本要素:(1)當受到強的有害刺激后必須發生一個“全”或“無”的體動反應;(2)把肺泡內呼氣末麻醉藥濃度作為一個平衡樣點,以反映腦內麻醉藥的濃度;(3)用適當的數學方法表達肺泡內麻醉藥的濃度與相應反應間的量化關系來評估MAC;(4)MAC還可量化以反映生理或藥理狀態的變化,如可以作為一項敏感的手段以確定其他麻醉藥、中樞性藥物與吸入麻醉藥的相互影響。 %3 $EV}dp  
26、 ASA 3級 評估標準是:重度系統性疾病,有一定的功能受限。3級病人接受麻醉有一定的危險,麻醉前應盡可能做好充分準備,對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預防。 Jg%jmI;Y  
27、 CVP 即中心靜脈壓。正常值5~12cmH2O。反映心臟對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靜脈回心血量是否充足。CVP<2.5cmH2O表示心臟充盈或血容量不足,即使動脈壓正常,仍需輸入液體;CVP>15~20 cmH2O,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應控制輸液量。但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H5p&dNO  
28、 代謝性酸中毒 是由于體內和H+產生增多和(或)排出受阻并積聚,如組織血流量減少(休克)、缺氧以及代謝障礙、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等;或者由于體內HCO3-離子丟失過多(如腸瘺、腸液丟失過多以及急性腹瀉等),導致的一種酸堿平衡失調。其診斷標準為:BE<-3mEq/L,或RA>15 mEq/L LD)P. f  
29、 SaO2 即動脈血氧飽和度。是指血紅蛋白被氧飽和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亦即血紅蛋白的氧含量與氧容量之比乘以100。正常情況下,SaO2與PaO2存在相關性,因此SaO2通常作為組織供氧的一個指標。如SaO2<90%,PaO2常低于60mmHg,SaO2<90%常提示低氧血癥。但將SaO2作為組織缺氧的指標沒有PaO2敏感。血氧飽和度的高低與血紅蛋白和氧的親和力有關。 !5[5l!{x  
30、 VD/VT 即無效腔量與潮氣量的比值,可以作為反映通氣效率的指標。在健康成人比值通常小于0.30,即70%的通氣量是有效的。在嚴重阻塞性肺疾病時,VD/VT可增加到60%~70%,此時通氣效率明顯降低。如果VD/VT增加,將使每分通氣量相應降低而引起PaCO2迅速升高,若在VD/VT增高時要保持PaCO2不變,則必須增加每分通氣量。 <bgFc[Z  
31、 呼吸抑制 是指麻醉時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呼吸動作減弱,出現呼吸頻率、潮氣量、肺通氣量減少等,其原因包括:全麻藥及麻醉性鎮痛藥對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吸入麻醉時應用刺激性吸入麻醉藥使病人主動屏氣、淺麻醉下手術操作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CO2排出綜合征等。 .t|B6n!  
32、 PH 即血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是判斷酸堿平衡是否失調基本指標。pH<7.35提示酸血癥,Ph>7.45提示堿血癥。 G>c:+`KS  
33、 血漿膠體滲透壓 是指血管中血漿蛋白膠體形成的滲透壓,是參與組織間液體平衡的重要機制之一。 I> z0)pB  
34、 Glasgow評分 是一種用來判斷意識障礙程度、評價治療效果和估計預后的評分標準,包括三項:(1)睜眼反應:正常睜眼、呼喚睜眼、刺激睜眼與無反應,依次評分4、3、2、1分;(2)語言反應:回答正確、回答錯誤、含混不清、唯有呻吟與無反應,依次評分5、4、3、2、1分;(3)運動反應:遵命動作、定位動作、逃避反應、肢體屈曲、肢體伸展與無反應,依次評分6、5、4、3、2、1分。三項總和15分,3分以下為腦死亡,7分以下為深昏迷。 Kh2!c+Mw  
35、 間歇指令通氣(IMV) 又稱間歇強制呼吸,近年來多采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是在自主呼吸的基礎上,給病人有規律地和間歇地觸發指令潮氣量,并將氣體強制送入肺內,提供病人所需要的那部分通氣量,以保持血氣分析值在正常范圍(pH7.35~7.45,PaCO235~45mmHg),與CMV相似,潮氣量由呼吸機自動產生,病人易于從呼吸機過渡到自主呼吸,而最后撤離呼吸機。 '#@tovr  
36、 膽堿能危象 抗膽堿酯酶藥物抑制膽堿酯酶,從而增強內源性乙酰膽堿的作用,表現為乙酰膽堿的M-樣作用和N-樣作用的增強。作用的主要靶位在橫紋肌的神經肌接頭和胃腸道。對心血管和眼的作用則較弱。多數對肌肉還有直接興奮作用。因此應用后能改善肌力。當劑量過大時不僅其M-樣作用的不良反應顯著,而且由于神經肌接頭處乙酰膽堿過多反而使肌肉更加無力,稱之。 %13V@'e9  
37、 甲亢危象 是指由于應激使甲亢病情突然加重,出現危及生命的狀態。一般是在甲亢未控制的情況下或在手術刺激后發生,通常見于術后6~18小時。表現為:體溫升高、心動過速(心率>160次/分)、大汗、煩躁、嘔吐、腹瀉、譫妄或昏迷。 K-drN)o  
38、 前負荷 是指心肌收縮之前遇到的負荷,對左心室而言即左室舒張末壓(LVEDV),心室舒張時的容積在心腔內形成一定的壓力即左室舒張末壓(LVEDP)。 E?[]N[0Kl  
39、 Apgar‘評分” 由Apgar提出,用五項指標(心率、呼吸情況、肌肉張力、神經反射和皮膚色澤)來評估新生兒出生時的情況,每項指標分0分、1分、2分三類,10分為滿分,表示新生兒情況良好,稱之。在出生后1分鐘及5分鐘分別評分,還可評估復蘇效果。 VRa>bS  
40、 MSOF 即多系統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個以上的器官功能發生障礙甚至衰竭,如不及時予以糾正,或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則勢必危及生命的安全。多由創傷、休克、感染和炎癥等應激打擊導致全身炎癥反應失控而造成急性多系統或器官功能障礙,從而影響全身內環境的穩定。器官功能障礙可以是絕對的,也可以是相對的。 %.VFj7J  
41、 自身輸血 即將自身血液回輸的技術。臨床常用的自身輸血方式有三大類:術前自體采血貯存技術、急性血液稀釋技術、術中及術后術區血液回收技術。其優點包括:(1)避免異體輸血的并發癥;(2)節約血液資源;(3)解決部分稀有血型的用血問題。 ptEChoZ6  
42、 PAO2-PaO2 即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是指肺泡氣和動脈血之間氧分壓的差值,正常值10~30 mmHg,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它是判斷肺的氧彌散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于它所反映的肺氧交換效率的損害較其他常見的任何單一參數為早,所以它是早期反映肺換氣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標之一。如果 PAO2-PaO2 >30mmHg,提示缺氧嚴重;吸純氧15分鐘后,PAO2-PaO2不應超過100 mmHg;但在廣泛肺實變、肺不張、肺水腫及呼吸道大量積痰時,PAO2-PaO2可增至100~200 mmHg;在ARDS,吸純氧后PaO2也難以超過50mmHg。 &S+o oj  
43、 PetCO2 即呼氣末CO2分壓,是指呼氣終末部分氣體的PCO2,它反映所有通氣肺泡的PCO2均值,其中也包含了被肺泡死腔氣稀釋的那部分。因此,PetCO2≈PACO2≈PaCO2,并且證實PaCO2與PetCO2彌散障礙、V/Q比例失調、右-左分流以及特殊通氣方式如PEEP等均可使PetCO2低于PaCO2。 ^26}j uQ  
44、 霍夫曼消除 是在堿性介質中季銨化合物除去β位-氫原子和α位C-N鍵自動斷裂而降解,阿曲庫銨在生理pH和體溫下即能進行霍夫曼消除,因此其貯存應在溫度4℃和pH3.0的條件下。
|(\T;~7'  
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動

搞笑

開心

憤怒

無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復

驗證問題:
免費考博網網址是什么? 正確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