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博士后制度開始實施于1985年。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這項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目前已成為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制度。
kC5,yj A
m1W<` 作為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的有效機制,20年來,博士后制度造就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為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目前博士后制度的發展順利健康,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pdHb D5b_m|7% 促第一要務 抓第一資源 博士后制度開辟人才“制度特區”
W>bW1h
L#
1vf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隨著回國工作的留學博士和國內培養的博士畢業生數量的逐漸增加,如何使他們盡快成長為國家急需的建設人才和新學科領域帶頭人,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k7\g / Kx+Bc&X 博士后制度正是適應國家促進高層次人才流動、學術交流,促進交叉學科發展,促進科研活動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高層次人才的使用和培養開辟了一塊“制度特區”。
')-(N
um z{0;%E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兩次給中央領導寫信,建議設立博士后流動站,實行博士后制度,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此后,國家有關部門反復磋商,并召集各方面的專家多次論證,提出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試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并由國務院批準開始試行。
'uzv\[ tuUXW5!/ 我國博士后制度是通過在一些科研環境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或工作站,吸納優秀博士畢業生進站,在合作導師的指導下,承擔科研項目,獨立開展2至4年的科學研究,培養獨立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加速成長為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學科帶頭人。
6<$|;w-OV #/dde9y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20年來,我國博士后事業造就了一批年輕富有活力的博士后人才,目前已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3萬多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1萬多人。
~&3"Mi&>` I?g__u=n~ 同時,我國博士后招收、培養和使用的模式、經費來源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促進了科研人員的合理流動,推動了學科交叉的發展,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據統計,博士后研究人員短短2至3年的在站時間平均每人承擔3項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研究項目占37.3%,省部級項目占27.9%。
PEt8,,x<" I=yj 干事有舞臺 發展有空間 流動站為博士后提供成長途徑
-*fYR#VQQB <&%1pZ/6. 。保梗福的辏吩拢瑖鴦赵赫脚鷾省蛾P于試辦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報告》,博士后制度在我國確立,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一條脫穎而出的成長途徑。
A<5`[<x$ g
Pj0H&,. 博士后研究人員是國家正式職工,但不占用設站單位人事編制,完成博士后研究出站后,通過雙向選擇落實工作單位。國家和設站單位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生活和科研經費,國家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F5Cz 48 z\8yB`8b^ 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xs9.8:JX QU!'W&F6 今年3月,中南大學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敲開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大門。其中,易茂中做出了杰出貢獻。
PZ(<eJ> ]</4#?_ 。保梗梗纺辏酌羞M入中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博士后流動站這一平臺上,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M .` xyjVdD\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歐進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蘇義腦、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的林大澤……20年來,以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為載體,通過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我國培養了一批年輕、富有活力的博士后人才群體。
q;zf|'&*7C rL
sK-qQ 為了給博士后研究人員創造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初步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基本框架。
h4\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