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傳考博資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報班 每日簽到
   
主題 : 培養優秀博士,難?
級別: 論壇版主
顯示用戶信息 
樓主  發表于: 2013-03-23   

培養優秀博士,難?

目前我國在校博士生已超過25萬人,每年授予博士學位的數量超過5萬,比美國多出1萬多。自2008年起,我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 ]`K2 N  
yAt ^;  
  如此龐大的博士生規模,質量又如何呢? W4S,6(  
  創新性是博士培養質量的主要評價指標,而目前這一指標主要體現在有足夠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發表上,論文的引用次數直接反映影響力的大小。根據ESI數據庫統計,收集在該年的論文中在數量方面,美國排在第1位,中國雖排在第二,但總數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在平均單篇論文引用數方面,美國排第7,而中國卻排第105,差距明顯。 WcAkCH!L  
  當然,僅用學術論文來衡量創新水平并不全面科學,但這些數據所反映出的我國優秀博士生培養不足的問題足以引起教育界的警惕和深思。 QV!up^Zso  
  日前,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青年科學家論壇舉辦了主題為“優秀博士的培養難在哪里?”的特別論壇。此前,2012年中國計算機大會曾就這一主題舉辦過專題論壇,當時聽眾擠滿會場,討論甚為熱烈。 p2eGm-Erq  
.]^?<bG  
  難點一:成就感反饋時間長,研究興趣難以保持 ;I}fBZ 3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這些稱號都是對南京大學[微博]年輕教授周志華的學術肯定,這位年輕的教授目前雖只培養出6名博士生,但其中5人獲得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博士論文獎。 Cy e.gsCT  
  “我覺得最大的難點就是怎么激發研究生的興趣!敝苤救A說在這一點上失敗的例子很多,“一些學生一開始說對某個領域很有興趣,特別想跟我做研究?墒且荒曛,他們就發現研究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們更多是從一些書籍、報紙雜志看到學術成果的價值,看到學術明星很光彩奪目的一面,但是想不到他們背后付出的心血!   ep8  
  “很多勵志書籍會講學術成功如何激動人心,但實際上,激動人心的事情多少年碰到一個就會很開心了,剩下大量的都是失敗。就算真的取得一些成果,離現實世界的榮譽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Da|z"I x  
@]j1:PN-  
  博士培養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僅過程漫長,成就感的反饋也不及時,周志華體會深切:“研究做好了,可能若干年后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真的只有享受科研本身,研究才能持續下去。所以,科研最大的回報其實是好奇心的滿足感! p{_ " bB  
  除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多老師在招生時就會考查學生是否對未來的研究做好了充分準備。 hb$Ce'}N  
  “志存高遠,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边@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微博]李建中教授總結的學術型博士應該具備的四個素質。 P0@,fd<  
  作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李建中錄取博士生的第一個條件是熱愛基礎研究。他會與學生談話,看學生是否真的喜歡這方面的研究,并且告訴學生,如果選擇做這方面的研究,將來可能做得很辛苦,也有可能一生都沒有什么成就。 HN"Z]/ 5j  
  如果發現學生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李建中不是特別愿意錄取。他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目的性都很強,都是準備畢業后要賺大錢,要有好的工作,有這樣的想法,真正做研究就很難。” V0@=^Bls  
  另外,李建中特別看重的是良好的數學素質和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就不會很好地把自己的研究思想表達出來! Xvu(vA  
!0+JbZ<%r|  
  難點二:研究方向不好找 5! {D!  
  “好的研究工作,是至少5年之后,大家還會記得你做過這樣一件事。” 在周志華看來,找一個題目,做一點工作,發一點文章,對于博士生來說都不是特別難,但是這不是在做好的研究。 <E~'.p,  
  他認為,要培養博士生做研究的視野和品位,“什么樣的研究是好的,對學生和導師自己來說都是很難判斷的事。能在頂級會議上發表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好的,超過一半的頂級會議的文章,五年之后無人問津。” $FV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