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8rpr10;U
西北工業大學位于古都西安,是我國惟一一所同時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 研究為特色,以工理為主,工、理、管、文、經、法、教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開放式的科學技術大學,現隸屬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PI?RU[g*
作為我國惟一具有"三航"特色的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發展歷來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和"八五"期間,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 全國15所高校之一。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聶榮臻、劉華清、李嵐清、尉健行、吳邦國、曾慶紅、吳官正、曾培炎等先后為西工大題詞或來校視察,學校已成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國防科技研究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九五"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立項建設;"十五"又進入 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首批設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首批設立示范軟件學院的高校。學,F有校區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91萬平方米,國家大學科技園占地1100畝,灃河校區占地550畝,在建的新校區占地3900畝。目前各類在校學生3.8萬余人,其中博士生3200余人,碩士生9300余人,留學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0余人,高職生6000余人。繼續教育與網絡教育學生9000余人。學校設有52個本科專業、101個碩士點、57個博士點和10個博士后流動站,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并被二炮、空軍、海軍等確定為后備軍官培養基地。設有國家力學教學基地、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圖書館館藏160萬冊,是國家一級情報信息查新與檢索中心。學,F有兩院院士15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3人,國際高?茖W院院士1人,亞太地區材料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10人,博士生導師33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者1300余人。學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7%,其中獲博士、碩士學位的占青年教師的68%。獲中國青年科學獎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9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6人,中國青年科技獎8人。 r9!,cs
建校以來,西工大已為國防和國家經濟建設培養輸送了10萬多名科技人才。其中碩士12000 多人,博士1500多人。眾多校友成績卓著,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中 53O}`xX!6
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等;兩院院士師昌緒、陸元久,前清華大學校長高景德院士,前天津大學校長史紹熙院士等;學校還先后培養出鑄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6個學科的我國第一位博士,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批碩士學位試飛員。有35名教師或博士成為著名的洪堡學者,有7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涌現出了"全國優秀青年"、"全國三好學生標兵"等全國先進典型。教學為本,科技強校。學校有10個國家重點學科,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10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國防科技研究院、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堅持以"三航"為特色,科學研究面向大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科研主要指標進入全國高校前十強。2001年科研經費3.66億元, 2002年科研經費4.5億元,2003年科研經費5.5億元,2004年科研經費8.24億元,2005年科研經費9.07億元。名列全國高校前列。"七五"以來,學校先后承擔科研項目500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及省部級獎1000余項,獲獎數分別于1992、1994和1996年3 次名列國內高校之首,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4 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國家發明獎20項。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作出了重大貢獻,被原航 空航天工業部評為航空工業40周年重大貢獻單位。 S7f"\[Aw
教育大發展、國防大加強和西部大開發為西工大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02年1月,國防科工 委、教育部、陜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共同簽署協議,斥資9億元人民幣重點共建西北工業大學,為 學校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目前正在全面實施"十五"發展規劃,全校師生員工決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奮斗,加快發展,為把學校建成"國 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