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山東濟寧人,家鄉正是孔孟之地,父母都是農民,他們勞動的艱辛使我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家鄉人是淳樸善良的,這逐漸成為我的精神支柱,這鼓勵著我從農村走出來并將一路走下去。
%< ;u
JP K 9T$%^H9 選擇學術的道路,對我來說并不是一切都理所當然的,其間幾經波折。我在遼寧省的渤海大學(2001年的時候還叫做錦州師范學院)讀完大學本科,學的是中文,漢語言文學專業,主修包括英語、計算機、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等在內的課程,期間也多次獲得學校一、二等獎學金,但是我一直處于學習焦慮的狀態之下,這種狀態在大二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當時中文系的語言學師資隊伍相對強些,包括系主任都是搞語言學出身,這都影響著我去查看圖書館里面有關語言學方面的資料——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馬建忠的《馬氏文通》等,不過到大二末期我仔細想想自己看過的書,我發現自己無意間已經看了很多當時并不明白應該歸到什么領域的書籍——錢鐘書的《談藝錄》、劉勰的《文心雕龍》等等,而且這些書籍讓我產生了不可泯滅的興趣,這些都讓我感到困惑。我記得當時一直在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喜歡上了古代文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三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因為那一年我通過學校聯讀學習的方式來到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在這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取了文學院文藝學專業老師們的講課,從此每節課都會去聽,去作筆記,去書店去買相關的書來翻看,還有是跑到網上論壇里請教老師相關問題……我第一次感覺,我找到了自己要學習的方向,并且從此一直沒有動搖過。
\%}]wf} /18fpH| 通過努力,我在2005年考入了北師大,成為了文藝學專業的一名碩士生,師從趙勇先生。在這里,我感受到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趙勇教授所從事的大眾文化研究及其理論以其深奧、博學、徹底的批判風格讓我大為折服,還有就是感受到導師對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對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思想的繼承和創新,這些都讓我感到著急、感到壓力。于是,在研究生期間我翻看了馬克思的著作、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法蘭克福學派的部分原著等等,去讀一本本的理論著作,來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其間跟從文藝學研究中心的多位老師上課,主修了文藝學專題、中國古典詩學專題、西方文論專題、當代文藝思潮專題、中國現代文論專題等課程,一如杜甫所云“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這使我具備了較寬的專業基礎,讓我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和應對變化的能力。
yO\bVu5V
D'D IC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我的一篇論文《多重話語權力交織下的文學史寫作》已經被宜賓學院正式錄用。此外,碩士畢業論文就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大眾文化現象——“留學生文學熱”及其背后的“美國夢”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在論文的寫作中,我充分認識到了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對自己寫作思路的影響和幫助,也在寫作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后要研究的方向:對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現象的梳理,對中國大眾文化發生發展這一過程的追蹤,比如對當代流行音樂的大眾文化的解讀,對一些被人忽視的批評家如吳亮等的再挖掘,對一些邊緣性寫作如留學生文學的解讀等等。我想,大眾文化研究本身是一個十分鮮活的、有意義的研究課題,尤其是把它放在課堂上會帶來十分生動的講課效果,而講課與研究是相輔相承的兩個部分,二者不可或缺。也許帶著想法,帶著這些對大眾文化研究的興趣,在未來能為我成功走上那個光輝的三寸講臺鋪墊下堅實的基礎,因為我知道,這曾經是我的理想,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我要帶著這個理想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SW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