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成都某高校博士樓,上午8時50分左右,一名女子凄厲的呼救聲打破了寧靜的校園,博士樓前,一位英俊的男子被幾名男博士抱著走了出來,青年男子衣服上全是斑斑血跡。原來,這所重點大學的一位醫學博士因為愛人的一句玩笑話就刎頸自殺。經搶救,這名博士最終脫險。(《成都晚報》4月29日) M7#CMLy
gx2v(1?S
'1d0
*5+6k
"$q"Kilj%
近年來,博士自殺事件頻頻發生。就說2005年吧,2月2日,廈門大學一在職博士生上吊自殺;5月7日,北京大學一姓馮的數學系博士生墜樓死亡;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一博士生從11層實驗室墜樓身亡;8月20日,上海一研究所在讀博士生孟懿從7樓跳下,永遠離開了人世;9月14日晨,36歲的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正研究員茅廣軍跳樓自殺身亡;10月10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王然從三層病房的洗手間跳下……“密度”之高,令人咋舌。而“百度”一下“博士自殺”,相關網頁竟高達2380000個。 ?.ofs}
YB4|J44Y
S+?*l4QK
縱觀這些博士自殺的原因,無非是生活情感、學業健康等“小兒科”問題。按理說,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博士,這些小挫折、小壓力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其自殺的理由,可現在,竟然有這么多的博士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扼腕痛惜之中,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博士為何如此弱不禁風? B5_QH8kt7
Mb97S]878I
[geT u
專家說,這是教育缺失所致。確實,剖析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問題很多。首先,學生幾乎全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根本就不知道何為苦難,何為不幸。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大的孩子,當他面臨挫折的時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采取極端的行為來解決也就不足為奇。其次,現在的學生責任心意識嚴重缺乏,凡事都以自己為圓心,對他人的情感需求極端漠視,當所謂的不幸降臨時,他們當然只考慮自己的“解脫”,而不顧家庭、社會的“痛感”和損失。還有就是在現行教育中,珍惜生命教育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生不懂得生命的可貴,不懂得熱愛和珍惜自己的生命。 (1'sBm7F
$U2Jq@G*
Q[lkhx|.B
然而在筆者看來,剖析博士頻頻自殺這一現象,絕不能止于教育缺失,而應該繼續深究下去,挖出導致這種缺失的原因所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從根子進行預防。那么,造成博士自殺的教育缺失到底是怎樣產生呢?還不是應試教育給逼的。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圍,為升學所左右,明里,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暗里,應試教育卻抓得扎扎實實。在升學這根指揮棒的指引下,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考試轉,大小領導們的眼睛死死直盯著各校高考、中考的升學率,校長們不厭其煩拿下崗嚇唬老師,老師們搜索枯腸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學生則整日埋頭上題山下書海,處于這種濃郁的應試氛圍中,挫折教育、責任教育、生命教育自然就難逃被淡化、被拋棄的厄運。這樣一來,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由于一直“閉門苦讀”,也就一路“缺失”下去,以至于最終有人成了“自殺博士”。 "*KOU2}C
&fnfuU$
y }h2
顯然,中國博士弱不禁風的病根在應試教育制度上,只有革除應試教育體制,讓挫折教育、責任教育、生命教育全都落到實處,我們的學生才會變得堅強起來,這樣,“自殺博士”才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