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
第一大題(40分)
材料一:南開大學1980年代恢復管理學科,南開大學著名管理學家、系主任陳炳富說,本科生的任務是讀重點,研究生的任務是讀難點,博士生的任務是發現空白點。本科生要把厚書讀薄了,博士生的任務是把薄書寫厚了。
材料二:最近,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關于早起者和“夜貓子”文章。
一項新型的腦成像研究可能幫助人們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在清晨思維最為敏捷,而另外一些人則在傍晚的時候變得最有效率。Christina Schmidt及其在比利時和瑞士的同事報告說,我們的思維敏捷程度及思想集中的能力受到了我們已經醒了多久以及當時在一天中所處的時間的雙重影響,因為我們的生物鐘節奏是根據日—夜周期運作的。研究人員應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來對早起者和夜貓子的腦部活動進行監控。這些人連續兩個夜晚呆在一個睡眠實驗室中,并周期性地從事一項需要保持持續注意力的作業。研究結果提示,一般來說,“夜貓子”在他們發生腦疲勞之前,其清醒的時間會比早起者長。在清醒10個小時之后,與“夜貓子”相比,早起者與注意力有關系的腦部區域的活動性會有所下降。早起者還更容易感到困乏,并容易使操作變得更慢。這些腦區域包括生物主時鐘的所在地。該區域的活動會降低實驗志愿者清醒的時間(即“睡眠壓力”增加了),提示早起者和“夜貓子”之間的行為差異至少有一部分與控制睡眠壓力和生理節奏有關的腦區域間的相互作用的結果有關。
第一:美國科學雜志發表這一論文是想研究什么問題?研究的思路及技術路線怎樣設計?研究方法?
第二:如果這種研究方法可以稱為研究范式的話,管理學科能否借鑒這一范式,為什么?
第三:你覺得博士生應該主要做些什么工作?你認為自己具備哪些素質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第二大題(20分)
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CEO,關于中國特色領導理論。。。。。。項目經費150萬,估計歷時4年。
問題:課題的申請需要依靠現有的理論。如果你是課題組的一員,你覺得可以用哪些理論。
第三大題(20分)
中國工商管理學科經歷了追隨型研究,模仿型研究,修正型研究到創新性研究的發展,這是一種進步。請回答什么是追隨型研究,模仿型研究,修正型研究。
第三大題(20分)
材料一:企業壽命周期變短
材料二:下圖是16歲年輕人和60歲老年人的紅細胞圖。
閱讀材料,請提出一個你認為值得研究的問題,并簡要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