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沒有故鄉的人走向遠方。”我很慶幸我有故鄉,可以隨時回去,尤其可以回家鄉過年。因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親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經驗和記憶在那里。
#W8c)gkG9 "u{ymJ]t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大別山區,L縣。我導師王曉明教授在2004年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L縣見聞》,寫的就是這個地方。王老師以我家鄉為對象,揭示了當時農村的破產狀況,人的精神的頹敗,以及鄉村文明的沒落。我家所在的那個村子,是一個東西兩座大山夾住的狹長谷地。一個村子由十來個“塆子”組成,一個塆子有幾十戶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
u!fZ>kS aD~S~L! 直到現在,我每到一個地方,凡是碰見兩山相夾或兩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夾,我的第一意識就是,這兩座山或兩排建筑物,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經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號線有兩個靠得比較近的站:“長壽路”和“常熟路”。我好幾次下錯站,以致現在每到這兩個站就緊張,怕弄錯了。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家鄉的方言里,“長壽”和“常熟”是完全一樣的讀法。人要靠語言來思維,這個事情讓我意識到:對有家鄉的人來說,是用方言來思維的。
;#*.@Or@Ah '%YTMN@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群,群里90%的同學只讀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經過十七八年的積累,很多同學在城市里有房有車,有的還有了自己的事業。平時在群里,他們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問題,車子問題等,言談中總少不了炫耀。
,V&E"D{u #}8VUbJ 但有一次,有個同學忽然在群里說,他已經三年沒回家過年了,另一個同學緊跟著說,他五年沒回家了,接著很多人說起回家的情況。有一個說:不管怎么樣,今年過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個說:如果能在家鄉找一個兩千塊錢的工作,就回去算了。還有一個說:能找個一千塊的工作,我這邊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
h,]lN'JG{ 我有一個從小學到初中的同學,已經十年沒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對我說,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為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媽用臘肉下面給他吃。這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小事,他還記得,其實我知道,這是因為他太想家了。
'|M} 3sL U<'$ \P 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師主持來滬青年工人的社會調查,最近在訪談工人。有一個打工者說:我真希望鄧小平沒有搞改革開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0
eOdE+ U)3?&9H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