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5個實驗和5個體會 C<he4n.
R}J-nJlb
*****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不要懼怕困難,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反對而改變。做科學研究時,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主持國際科學合作要選擇最重要的題目,只有這樣才能引起科學家的最大興趣,才能得到參與國政府長期優先支持。自然科學的研究是有競爭性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xbC~C
~#
MOV =n75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以親身經歷的5個物理實驗說明了科學家創新最重要的品質,引起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AL,
:
\o9@[t>&2
丁肇中介紹他的第一個實驗:測量電子的半徑。1964年,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著名教授和專門從事此類實驗的專家,根據多年實驗結果認為電子是有體積的。他們的結論受到物理學界的認可和重視。丁肇中決定采用不同的方法測量電子的半徑。而當時剛拿到博士學位的他沒有任何經驗,沒有人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實驗,也沒有人支持他。 $T*KaX\{B
II#
1965年,丁肇中放棄在美國大學的前途,到德國新建的加速器用不同的方法重做實驗。8個月后,他的實驗結果證明電子是沒有體積的,半徑小于10的負14次方厘米。在他做這項實驗以前,做這個實驗的都是世界級的專家。由此,丁肇中得出他的第一個體會: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 1PU*:58[
hZ#
\t
丁肇中講的第二個實驗是新粒子的發現。1974年以前,物理學界認為所有的粒子是由三種夸克所組成。對此丁肇中提出疑問:為什么宇宙中只有三種夸克? #J.u
|!re8|JV_
為了尋找新的夸克,他決定建立一個高靈敏度探測器,從100億個已知粒子中找到一個新的粒子。這個實驗并不受物理學界歡迎,大家都相信只有三種夸克,沒有人相信如此困難的實驗能成功。 #5d8?n
gY\mXM*^
兩年以后,丁肇中果然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它具有奇異的特性:壽命比已知的粒子長1萬倍。這種新粒子的發現證明了宇宙中有新的物質存在,新物質由新的夸克組成,丁肇中和他的同事將其命名為J粒子。 [i9[Mj
-eYL*Pa
J粒子的發現,改變了人類對于物質基本結構的認識。繼J粒子之后,人們又找到了其他新的粒子,F在人們已經知道,世界上至少存在6種不同的夸克。丁肇中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dKe
@JQ+-z
<W|1<=z(
這個故事帶給丁肇中另一個體會: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不要懼怕困難,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反對而改變。同時,決策機構要給優秀的年輕人機會。 0(vdkC4\A
Qy%xL9
丁肇中講述的第三個實驗是膠子的發現過程。20世紀70年代,丁肇中在德國做尋找電子半徑的實驗。實驗時他突然注意到,在正負電子對撞的時候出現膠子噴注現象,這一發現為膠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動力學提供了實驗依據。由此他得出第三個體會:做科學研究時,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 ./!KE"!
'X ~Ab
丁肇中講的第四個實驗是:1983年,他選定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日內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萊普”(LEP)上開展新探索。他領導的規模空前的L3實驗組,是首次由美國、前蘇聯、中國、歐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名科學家共同參加的大型國際合作。最終,L3實驗組取得一批重要實驗結果,共發表271篇文章,有300人獲博士學位。 c
oO.kTO;
Eb7}$Ji\
他的第四點體會是:主持國際科學合作,要選擇最重要的題目。只有這樣,才能引起科學家的最大興趣,才能得到參與國政府長期優先支持。 [5pn@o
/^QFqM;
丁肇中最后通過在國際空間站上的AMS實驗經歷說明他的第五點體會:自然科學的研究是具有競爭性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i\Q":4
%rFllb7
ZZ 自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