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贏在中國”看了很多期,令人奇怪的是極少有博士學位的選手參加這個欄目,更令人奇怪的是往往越是得到評委們欣賞的選手學歷水平就是越低。 ~bfjP2
g
_61tE
有人說這是個“農民企業家”的時代,以前我不信,現在我開始覺得有些道理。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博士不如農民呢?難道一個讀了幾十年書的博士高級知識分子反倒把自己讀失敗了?我們要深刻的反省到底是什么讓這個時代的博士反倒不如了農民? 5WI0[7
gn[h:+H&
第一:博士創業的起點遠遠高于農民;博士是高學歷知識分子,他們有很強的社會認知能力,相對于農民而言,他們能更快的適應這個迅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同樣高學歷人群一般也有更多的人脈關系,比如有很多大學或碩士時的同學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工作,一旦一個博士創業時,他就可以利用這些現有人脈資源。相對于一個農民來說無疑占盡了天機,博士創業的起點遠遠高于一個農民來創業; 5ma~Pjt8}
;zi4W1
第二:博士創業爆發力遜色于農民;一般高學歷人群去創業,讓他的公司生存下來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一旦這個公司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開始止步不前了,原因是高學歷的人群一般缺乏“狼性”。這里所謂的“狼性”是指那種絕地反擊、不成功就成仁的信念。一般高學歷人群很少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對于一個博士來說即使創業失敗,他可以選擇的空間依然很大,作為一個中產階級很好的活著并不困難。但是對于一個農民而言,一旦他的創業失敗就將意味著他自己連同他的父母、妻兒全家一起破產,極有可能全家要陪著他一起流落街頭。對于一個農民來說,創業失敗的代價是他所承受不起的,這是一個危險的游戲。在創業的道路上,對于一個農民來說只有“生”和“死”,而對于一個博士來說除了“生”和“死”之外還有“活著”;這一切就直接決定了農民創業的爆發力會遠遠超過一個博士創業; WQHlf0]
9bD ER
第三:博士的動手能力遠遠不如農民;中國的碩士是非常有必要來讀的,因為本科已然泛濫了,現在對于所有的本科生來說讀了碩士未必有用, 不讀碩士肯定沒用。然而,在可以預見的5年之內博士卻并非是必須的學歷。如果你不想做學問,那么還不如拿這個3年的時間來進行社會的實踐,來積累社會生存的法則。創業是真刀真槍的活,絕對不是理論闡述,一個理論層面非常簡單的事情,在操作層面上卻可能非常復雜。中國的博士基本是在論文中泡大的,這些博士不但被論文泡大,而且還被泡浮腫了,被泡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了,這樣的人去創業不失敗就是奇跡。反過來看農民,哪個農民不是從第一天就開始實踐呢?他們的知識面雖然不如博士廣,但是農民的每一個實踐中學會的知識都能靈活萬變的運用,而博士縱使有100個理論未必有1個會靈活用到生活中來; 6)9X+U@
aMyf|l.
第四:博士的人際交往能力普遍不如農民;今年春季回老家過年,大年初五必須回到北京來給新東方住宿部的考研學員講課,但是我買不到當天回北京的火車票了,勉強找人買了一張站票,而第二天一到北京要上課,所以如果站到北京我個人在體力上可能不支。爸爸(他是個絕對的農民)在我臨上車前給我塞了一包中華香煙,我以為是他老人家讓我路上抽就說我戒了,爸爸笑笑說“這是給列車員的,你上車隨便找個列車員把他拉到沒人處把這煙給他,請他幫忙按排一個臥鋪”。說實話,我極其不屑父親的這種腐敗行為,我也堅信那些列車員原則性的堅強,半信半疑就這么上了車。上車后找了個列車員,在車廂連接處看了看四下無人我便按照父親的指示操作了一番,說實話我當時臉上發燙,覺得別人會鄙視我的。但是,結果是這個列車員一秒鐘也沒有憂郁就收了煙讓我跟他走,然后就給我安排了一個臥鋪下鋪(當然還是要補票的)。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和各種人之間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對于一個高學歷的博士來說,他每天接觸的是冰冷的甚至有點迂腐的書本,顯然在實戰中必然要輸給那些老練的“老江湖”; ~93+Oxg
<2PO3w?Z
讀書是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為了美好的活著,為了讓自己所愛和愛自己的人美好的活著,為了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達到自己的最終目標?結合博士和農民的優缺點,我建議農民要多讀書,博士要多實踐。任何廢棄其中一者的說法都是不對的。 !(qaudX{>k
RaB%N$.9s
中國人講究“道”的和諧,但是實際上中國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走極端的民族之一。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農民成功就否認博士的價值,看到了博士成功就否認了農民的優點,其實萬事萬物之間的本質是一樣的、是通的、是可以共用的、是應該相互學習和補充的。 /^Zgv-n
*l'5z)]
祝愿每一個有志向的青年理性的認識清楚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不可輕易的廢棄任何一個。